周圍靜脈穿刺技術的臨床體會
重癥監護室副護士長 楊明環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3年4月1日 點擊:1224次
周圍靜脈穿刺是臨床應用最廣泛、最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也是臨床治療、搶救病人的重要給藥途徑之一。靜脈穿刺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療效和急、危重病人搶救的成功率。
1、周圍靜脈穿刺因病人年齡、疾病、治療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選擇也各不相同。一般以上肢遠端的淺靜脈為主要穿刺部位。而長期臥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等,原則上不采用下肢靜脈穿刺。
?。?)老年病人 大多數老年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血管彈性差、脆性增大,皮膚組織松弛。對此類病人進行穿刺時,應特別注意繃緊皮膚,選擇手背較直的靜脈,穿刺時進針力度要稍小一些、進針角度應選擇水平進針或小于5度角。
?。?)消瘦病人 此類病人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淺,暴露充分,但血管壁薄而脆,易滑動,且皮膚松弛,握拳后指掌關節明顯高于手背肌層組織,對穿刺的進針角度有一定影響。因此穿刺時要采用握指法,并從血管的側面進針,進針角度和力度不宜過大,回血后繼續平行進針1mm為宜,以防進針刺破血管。
(3)肥胖病人 由于病人皮下脂肪豐滿,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膚,但血管較固定,故穿刺時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靜脈走行方向和深淺度,然后從血管上方進針,沿靜脈走行探索血管,其進針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進針角度一般不超過40度。
?。?)小兒 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布,細小,固定,暴露明顯。但穿刺時,孩子往往哭鬧不止、多汗、面紅,因此操作前必須將頭發剃凈,囑家屬固定好孩子的頭部和四肢,穿刺者繃緊患兒頭部皮膚,回血后不再進針,應立即固定,以防刺破血管。穿刺時應注意頭皮靜脈和動脈的鑒別。若選擇四肢穿刺,為防小兒多動,可用小紙盒或小木板固定。
(5)化療病人 靜脈給藥時原則上選擇彈性好且較粗的血管,先遠端后近端,盡可能保護血管,避免選擇關節、神經和韌帶處的血管。如果病人血管條件極差,應到有條件的醫院做經頸內靜脈穿刺上腔靜脈置管術。
?。?)水腫病人 由于疾病的影響,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液體,致使表淺靜脈不易看到或觸及??奢p輕按壓淺表靜脈上方的皮下,將組織間隙的液體推移,即可看到或摸到靜脈。
?。?)創傷、失血性休克病人 必須選擇較大的靜脈穿刺,此時動作敏捷及早穿刺,選用留置針,建立一條或多條靜脈通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2、穿刺方法 穿刺時采用握空拳或握指法??拷邆鹊撵o脈穿刺時疼痛最輕,而靠近橈側的靜脈組穿刺時疼痛最明顯。技術嫻熟的護士可采用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迅速進針,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對于長期輸液、血管條件差、穿刺困難的病人,可采用手背、足背靜脈逆行穿刺法,應注意輸注的液體溫度要適宜。
3、固定方法 先固定穿刺針的尾翼,用一側滾動法,先粘貼一側皮膚,拉緊膠布至對側皮膚,三條膠布均應平行排列與針尖垂直,同時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若皮膚粗糙不易粘牢,可用膠布纏繞一周固定。若患者穿刺部位皮膚較涼,應以掌心或小熱水袋輕敷片刻,幫助膠布粘牢。
周圍靜脈穿刺是臨床應用最廣泛、最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也是臨床治療、搶救病人的重要給藥途徑之一。靜脈穿刺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臨床療效和急、危重病人搶救的成功率。
1、周圍靜脈穿刺因病人年齡、疾病、治療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選擇也各不相同。一般以上肢遠端的淺靜脈為主要穿刺部位。而長期臥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等,原則上不采用下肢靜脈穿刺。
(1)老年病人 大多數老年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血管彈性差、脆性增大,皮膚組織松弛。對此類病人進行穿刺時,應特別注意繃緊皮膚,選擇手背較直的靜脈,穿刺時進針力度要稍小一些、進針角度應選擇水平進針或小于5度角。
(2)消瘦病人 此類病人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淺,暴露充分,但血管壁薄而脆,易滑動,且皮膚松弛,握拳后指掌關節明顯高于手背肌層組織,對穿刺的進針角度有一定影響。因此穿刺時要采用握指法,并從血管的側面進針,進針角度和力度不宜過大,回血后繼續平行進針1mm為宜,以防進針刺破血管。
(3)肥胖病人 由于病人皮下脂肪豐滿,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膚,但血管較固定,故穿刺時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靜脈走行方向和深淺度,然后從血管上方進針,沿靜脈走行探索血管,其進針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進針角度一般不超過40度。
(4)小兒 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布,細小,固定,暴露明顯。但穿刺時,孩子往往哭鬧不止、多汗、面紅,因此操作前必須將頭發剃凈,囑家屬固定好孩子的頭部和四肢,穿刺者繃緊患兒頭部皮膚,回血后不再進針,應立即固定,以防刺破血管。穿刺時應注意頭皮靜脈和動脈的鑒別。若選擇四肢穿刺,為防小兒多動,可用小紙盒或小木板固定。
(5)化療病人 靜脈給藥時原則上選擇彈性好且較粗的血管,先遠端后近端,盡可能保護血管,避免選擇關節、神經和韌帶處的血管。如果病人血管條件極差,應到有條件的醫院做經頸內靜脈穿刺上腔靜脈置管術。
(6)水腫病人 由于疾病的影響,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液體,致使表淺靜脈不易看到或觸及??奢p輕按壓淺表靜脈上方的皮下,將組織間隙的液體推移,即可看到或摸到靜脈。
(7)創傷、失血性休克病人 必須選擇較大的靜脈穿刺,此時動作敏捷及早穿刺,選用留置針,建立一條或多條靜脈通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2、穿刺方法 穿刺時采用握空拳或握指法??拷邆鹊撵o脈穿刺時疼痛最輕,而靠近橈側的靜脈組穿刺時疼痛最明顯。技術嫻熟的護士可采用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迅速進針,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對于長期輸液、血管條件差、穿刺困難的病人,可采用手背、足背靜脈逆行穿刺法,應注意輸注的液體溫度要適宜。
3、固定方法 先固定穿刺針的尾翼,用一側滾動法,先粘貼一側皮膚,拉緊膠布至對側皮膚,三條膠布均應平行排列與針尖垂直,同時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若皮膚粗糙不易粘牢,可用膠布纏繞一周固定。若患者穿刺部位皮膚較涼,應以掌心或小熱水袋輕敷片刻,幫助膠布粘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