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采用神經介入療法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效果良好
放射科主治醫師 韓 寧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3年12月1日 點擊:1181次
在腦血管病事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多數。顱內外血管狹窄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血管病理因素,顱內外血管指顱內血管和頸動脈、椎動脈顱外段。約有70%左右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顱內外動脈的狹窄。
我院采用神經介入療法對頸部血管(包括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進行血管內擴張和支架置入術,具有手術成功率高、創傷微小、適應癥寬、再狹窄(或復發)率低(約5%)和可重復施行的優勢,血管內擴張和支架置入術不僅能夠通過對狹窄的血管直接治療使腦血流增加,腦缺血改善,而且能夠預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發作。
1、什么是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是一種常規的、成熟的診斷方法,是用X線來探查中風的原因、動脈瘤的位置及幫助選擇治療方法。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過導管在動脈內注射造影劑,同時連續拍照,記錄造影過程,使腦部的血管圖象清晰顯示在顯示器和X光片上,醫生據此判斷腦血管動脈有無病變,作出準確診斷和治療。
2、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
腦血管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及介入治療。三種方法中,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外科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顱內外血管架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相對創傷較大,需要全麻,手術中有時要阻斷腦血流,再發生狹窄時不能重復施行,而且此類手術在國內開展得并不普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并發癥約為60%,再狹窄率約為7~15%。
3、什么樣的血管狹窄需要行支架治療?
血管內支架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認為,動脈血管狹窄≥70%,不論有無癥狀,都需要行血管內支架治療以消除狹窄,預防中風的發作。血管狹窄<70%,只要有該血管病變引起的癥狀,就應該行血管內支架治療,如果無癥狀,可以嚴密觀察。血管狹窄<30%,有潰瘍性斑塊,不論有無癥狀,均應及時行血管內支架治療。
在腦血管病事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多數。顱內外血管狹窄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血管病理因素,顱內外血管指顱內血管和頸動脈、椎動脈顱外段。約有70%左右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顱內外動脈的狹窄。
我院采用神經介入療法對頸部血管(包括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進行血管內擴張和支架置入術,具有手術成功率高、創傷微小、適應癥寬、再狹窄(或復發)率低(約5%)和可重復施行的優勢,血管內擴張和支架置入術不僅能夠通過對狹窄的血管直接治療使腦血流增加,腦缺血改善,而且能夠預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發作。
1、什么是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是一種常規的、成熟的診斷方法,是用X線來探查中風的原因、動脈瘤的位置及幫助選擇治療方法。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過導管在動脈內注射造影劑,同時連續拍照,記錄造影過程,使腦部的血管圖象清晰顯示在顯示器和X光片上,醫生據此判斷腦血管動脈有無病變,作出準確診斷和治療。
2、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
腦血管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及介入治療。三種方法中,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外科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顱內外血管架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相對創傷較大,需要全麻,手術中有時要阻斷腦血流,再發生狹窄時不能重復施行,而且此類手術在國內開展得并不普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并發癥約為60%,再狹窄率約為7~15%。
3、什么樣的血管狹窄需要行支架治療?
血管內支架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認為,動脈血管狹窄≥70%,不論有無癥狀,都需要行血管內支架治療以消除狹窄,預防中風的發作。血管狹窄<70%,只要有該血管病變引起的癥狀,就應該行血管內支架治療,如果無癥狀,可以嚴密觀察。血管狹窄<30%,有潰瘍性斑塊,不論有無癥狀,均應及時行血管內支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