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隨想
內一科副主任 王道偉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4年1月1日 點擊:1151次
辭海中對“醫生”的解釋是指專精醫學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會對師長的敬稱),醫生自古以來也是一個備受人尊重的職業。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成為一名光榮的醫生。高考時,我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成醫學院,最后也如愿成為了一名醫生。轉眼之間,我已從醫14年,算上學醫的時間,已經快20年了,回首從醫這些年,只覺得當醫生的壓力越來越大。
醫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支撐著社會,修復著病體,卻犧牲了健康、愛好和家庭。女兒已經10歲了,她已經習慣詢問父母,“你們今天誰夜班呀?”她已經開始習慣深夜一個人在家,習慣了周末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醫院是一個救死扶傷的場所,隨時有人來看病,就隨時要有醫生在。這樣一來醫生的生活就更沒有規律可言了,黑白顛倒是經常的,而且每天見證人間喜怒哀樂、生離死別。醫生肩上擔負著人命關天的大事,擔子自然就重,精神壓力大了,就更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了。我所在的科室,由于病人多,醫生少,很多醫生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一周前,年近五十的主任因為勞累,出現下肢肌間積液,走路都困難,仍堅持在一線查房。呂醫生發熱3天,體溫剛退,又堅持去值完了夜班,結果發展成了肺炎。雖然每名醫生都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但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毫無怨言,因為大家都知道,病人更需要我們。
古人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都賦予了醫生這個職業崇高的意義。作為一個醫生,最大的快樂是治愈病人后的被認同感。每一個患者都不一樣,每一次的治療都是挑戰,那種成功后的喜悅是他人無法體會的。所以,我愿意相信每一位醫生都會用畢生所學去服務患者,去愛護關心病友,時時處處替他們著想,幫助他們戰勝疾病,成為他們生命的“守護神”。醫生也會患病,醫生得了病也就是病人;醫生也會離崗,醫生脫了白大衣也是普通民眾。所以,我們要真誠呼吁更加和諧理性的醫患關系,讓醫患之間多一些理解和溝通,讓白衣天使能夠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辭海中對“醫生”的解釋是指專精醫學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會對師長的敬稱),醫生自古以來也是一個備受人尊重的職業。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成為一名光榮的醫生。高考時,我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成醫學院,最后也如愿成為了一名醫生。轉眼之間,我已從醫14年,算上學醫的時間,已經快20年了,回首從醫這些年,只覺得當醫生的壓力越來越大。
醫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支撐著社會,修復著病體,卻犧牲了健康、愛好和家庭。女兒已經10歲了,她已經習慣詢問父母,“你們今天誰夜班呀?”她已經開始習慣深夜一個人在家,習慣了周末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醫院是一個救死扶傷的場所,隨時有人來看病,就隨時要有醫生在。這樣一來醫生的生活就更沒有規律可言了,黑白顛倒是經常的,而且每天見證人間喜怒哀樂、生離死別。醫生肩上擔負著人命關天的大事,擔子自然就重,精神壓力大了,就更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了。我所在的科室,由于病人多,醫生少,很多醫生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一周前,年近五十的主任因為勞累,出現下肢肌間積液,走路都困難,仍堅持在一線查房。呂醫生發熱3天,體溫剛退,又堅持去值完了夜班,結果發展成了肺炎。雖然每名醫生都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但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毫無怨言,因為大家都知道,病人更需要我們。
古人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都賦予了醫生這個職業崇高的意義。作為一個醫生,最大的快樂是治愈病人后的被認同感。每一個患者都不一樣,每一次的治療都是挑戰,那種成功后的喜悅是他人無法體會的。所以,我愿意相信每一位醫生都會用畢生所學去服務患者,去愛護關心病友,時時處處替他們著想,幫助他們戰勝疾病,成為他們生命的“守護神”。醫生也會患病,醫生得了病也就是病人;醫生也會離崗,醫生脫了白大衣也是普通民眾。所以,我們要真誠呼吁更加和諧理性的醫患關系,讓醫患之間多一些理解和溝通,讓白衣天使能夠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