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病人的護理
重癥監護病房 馬 然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 點擊:1129次
壓瘡又稱褥瘡,是因身體局部過度受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而形成。我科收治壓瘡患者很多例,通過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護理,體會如下:
1、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目前證實施加足夠的壓力并有足夠長的時間,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壓瘡。減壓是首要的預防措施,至少每2~4小時變換體位1次。為患者變換體位時,護士除掌握變換體位技巧外,還要根據力學原理減輕局部皮膚的壓力。有學者提出“單人分位三步翻身法”進行翻身,可避免床單表面逆行阻力與操作者的強行拉力遞增造成皮膚擦傷。平臥時抬高床頭不超過30°,減少身體下滑對骶尾部及足跟部造成的剪切力。超過45°最易滑動,以5°~30°為宜。協助患者變換體位、更衣、換床單時要抬起身體,避免拖、拉、扯、拽、推等形成摩擦力損傷皮膚。使用便盆時應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保持便盆光滑完好,并可墊上軟紙或布墊,對受壓部位皮膚不可用力擦拭。病情危重不宜變換體位患者,應每間隔1~2小時用10cm厚的軟枕墊于其肩胛、腰骶、腳跟部,增加局部皮膚通透性,減輕受壓部位壓力,并建立翻身卡。各班詳細評估記錄患者身體各部位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動態觀察,嚴格床頭交接班。
2、去除潮濕等物理因素。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刺激均可造成局部潮濕,導致皮膚浸濕、松軟,皮膚彈性和抵抗力減退,增大了皮膚與創面的摩擦力,使皮膚易破損而形成壓瘡。加強對壓瘡患者大小便的管理,保持皮膚干燥尤為重要。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不可直接臥于橡膠單上,在上面鋪上一層吸水性和透氣性好的棉墊,潮濕及污染后及時更換。用脫脂棉放于肛門處以吸附排出的稀便,經常更換。每次排便后清潔肛門及其周圍皮膚,涂上凡士林軟膏形成保護膜,隔絕大便的刺激。
3、營養支持。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的內因,同時影響壓瘡的愈合。蛋白質是機體組織修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的愈合,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有針對性地給予高蛋白、足熱量、高維生素膳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4、清除瘡面壞死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瘡面,無感染時不用抗生素。
5、重視基礎護理,嚴格做到班班交接,對高危患者身體各部位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動態監測。
壓瘡又稱褥瘡,是因身體局部過度受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而形成。我科收治壓瘡患者很多例,通過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護理,體會如下:
1、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目前證實施加足夠的壓力并有足夠長的時間,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壓瘡。減壓是首要的預防措施,至少每2~4小時變換體位1次。為患者變換體位時,護士除掌握變換體位技巧外,還要根據力學原理減輕局部皮膚的壓力。有學者提出“單人分位三步翻身法”進行翻身,可避免床單表面逆行阻力與操作者的強行拉力遞增造成皮膚擦傷。平臥時抬高床頭不超過30°,減少身體下滑對骶尾部及足跟部造成的剪切力。超過45°最易滑動,以5°~30°為宜。協助患者變換體位、更衣、換床單時要抬起身體,避免拖、拉、扯、拽、推等形成摩擦力損傷皮膚。使用便盆時應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保持便盆光滑完好,并可墊上軟紙或布墊,對受壓部位皮膚不可用力擦拭。病情危重不宜變換體位患者,應每間隔1~2小時用10cm厚的軟枕墊于其肩胛、腰骶、腳跟部,增加局部皮膚通透性,減輕受壓部位壓力,并建立翻身卡。各班詳細評估記錄患者身體各部位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動態觀察,嚴格床頭交接班。
2、去除潮濕等物理因素。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刺激均可造成局部潮濕,導致皮膚浸濕、松軟,皮膚彈性和抵抗力減退,增大了皮膚與創面的摩擦力,使皮膚易破損而形成壓瘡。加強對壓瘡患者大小便的管理,保持皮膚干燥尤為重要。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不可直接臥于橡膠單上,在上面鋪上一層吸水性和透氣性好的棉墊,潮濕及污染后及時更換。用脫脂棉放于肛門處以吸附排出的稀便,經常更換。每次排便后清潔肛門及其周圍皮膚,涂上凡士林軟膏形成保護膜,隔絕大便的刺激。
3、營養支持。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的內因,同時影響壓瘡的愈合。蛋白質是機體組織修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的愈合,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有針對性地給予高蛋白、足熱量、高維生素膳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4、清除瘡面壞死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瘡面,無感染時不用抗生素。
5、重視基礎護理,嚴格做到班班交接,對高危患者身體各部位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動態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