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超聲診斷
超聲科醫師 王多奇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4年12月1日 點擊:1117次
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因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血栓形成而逐漸產生管腔閉塞,使肢體發生缺血。
本病好發于50~70歲中老年男性,女性病人僅占20%左右。最早出現的癥狀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走一段路后,因肢體缺血、缺氧,出現疼痛,被迫停下來休息,待疼痛緩解后再走)。中期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靜狀態下,肢端也會出現持續性的靜息痛,在夜間更為劇烈。患肢肢端膚色蒼白、溫度降低、感覺減退、皮膚變薄、肌肉萎縮、指(趾)甲增厚變形、骨質稀疏。后期嚴重缺血產生肢端、小腿和手臂的潰瘍、壞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產生潰瘍、壞疽,而且易演變成濕性壞疽和繼發感染,可同時發生全身中毒癥狀。
超聲對于本病的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病的超聲聲像圖表現為:
1、動脈內膜增厚、毛糙,動脈內壁可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斑塊形成。有的患者管腔內可見低回聲血栓。
2、彩色血流成像可見管腔內血流束變細,狹窄處及其下游可見雜色血流信號。若閉塞則其內無血流信號。狹窄或閉塞的動脈周圍可見側支血管。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階段性,好發于動脈分叉處,一處或多處動脈主干彎曲區域。
3、狹窄處血流速度加快,頻帶增寬,舒張期反向波峰速度降低或消失。閉塞段動脈管腔內不能引出多普勒頻譜。狹窄或閉塞動脈遠端變為低阻血流,表現為收縮期加速時間延長,加速度減小。
近日一位61歲男性患者于我科就診,超聲診斷為:1、左下肢股動脈重度狹窄,腘動脈及以下動脈嚴重狹窄,局部閉塞;2、右下肢股動脈中度狹窄,腘動脈及以下動脈嚴重狹窄。后經血管造影證實確為此病。
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因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血栓形成而逐漸產生管腔閉塞,使肢體發生缺血。
本病好發于50~70歲中老年男性,女性病人僅占20%左右。最早出現的癥狀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走一段路后,因肢體缺血、缺氧,出現疼痛,被迫停下來休息,待疼痛緩解后再走)。中期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靜狀態下,肢端也會出現持續性的靜息痛,在夜間更為劇烈。患肢肢端膚色蒼白、溫度降低、感覺減退、皮膚變薄、肌肉萎縮、指(趾)甲增厚變形、骨質稀疏。后期嚴重缺血產生肢端、小腿和手臂的潰瘍、壞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產生潰瘍、壞疽,而且易演變成濕性壞疽和繼發感染,可同時發生全身中毒癥狀。
超聲對于本病的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病的超聲聲像圖表現為:
1、動脈內膜增厚、毛糙,動脈內壁可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斑塊形成。有的患者管腔內可見低回聲血栓。
2、彩色血流成像可見管腔內血流束變細,狹窄處及其下游可見雜色血流信號。若閉塞則其內無血流信號。狹窄或閉塞的動脈周圍可見側支血管。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階段性,好發于動脈分叉處,一處或多處動脈主干彎曲區域。
3、狹窄處血流速度加快,頻帶增寬,舒張期反向波峰速度降低或消失。閉塞段動脈管腔內不能引出多普勒頻譜。狹窄或閉塞動脈遠端變為低阻血流,表現為收縮期加速時間延長,加速度減小。
近日一位61歲男性患者于我科就診,超聲診斷為:1、左下肢股動脈重度狹窄,腘動脈及以下動脈嚴重狹窄,局部閉塞;2、右下肢股動脈中度狹窄,腘動脈及以下動脈嚴重狹窄。后經血管造影證實確為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