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后心理障礙癥
骨科副護士長 楊明寰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4年12月1日 點擊:1039次
骨科近日收住了一位因車禍導致右下肢截肢的患者,該患者術后情緒煩躁、易怒,不配合治療,這讓我們認識了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這一心理疾病。
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后,其心理狀態產生的后遺癥。這些經歷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有時候被稱之為創傷后壓力反應,以強調這個現象是經歷創傷后所產生的結果,而非患者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它又叫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種異常的精神反應,是一種延遲性、持續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心理創傷,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心理障礙,是一種創傷后心理失平衡狀態。
臨床表現主要是:
1、再體驗:即個體會產生闖入性的創傷情境再現,而且再現的內容非常清晰、具體。尤其生活中與創傷可能產生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個體對創傷情境的再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會給個體帶來極大的痛苦,并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產生一些PTSD相關的共?。ㄈ缃箲]、恐懼、自責、失望、抱怨等)。
2、回避反應:出于對再體驗的痛苦,個體會主動回避一些可能引發創傷體驗的事、物。這種回避反應一方面對個體是一種保護機制,但另一方面也會延緩個體PTSD相關障礙的復原。
3、高警覺:就是對許多小的細節事件都引起比較強烈的反應。進一步還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等。
?。?)精神創傷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維與記憶中反復地、不由自主地涌現,闖入意識中縈繞不去,夢境中亦經常出現。有時會出現“重演”性發作,再度恍如身臨險境,出現錯覺、幻覺、意識分離性障礙等。有時發生“觸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2)與此完全相反,個別患者對創傷性情境出現心因性遺忘,經歷的事件被排除于記憶之外,即使經過提醒亦予以否認。
?。?)對周圍環境普通刺激反應遲鈍,情感麻木,社會性退縮。對以往愛好失去興趣,疏遠周圍人物,盡量避免接觸與創傷情境有關的人和事。對前途感到渺茫,失望,抑郁心境占優勢。
(4)患者可持續表現警覺性與激惹性增高,易激惹或發脾氣,易受驚,過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病程持續一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癥狀嚴重程度有波動性,多年之后仍可觸景生情,出現應激性體驗。
治療措施:
1、心理治療。對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機干預的原則和技術,側重提供支持,幫助患者提高心理應對技能,表達和宣泄相關的情感。及時治療對良好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慢性和遲發性PTSD的心理治療中,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療技術外,為患者爭取最大的社會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屬和同事的理解,可以為患者獲得最大的心理空間。
2、藥物治療??挂钟羲幬锸侵委煾鱾€時期PTSD最常見的選擇,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其他藥物則可包括抗焦慮藥物、鎮靜劑、鋰鹽等。
3、心理治療合并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的方法比兩種方法單用的效果更佳。根據有關經驗,前期應采用支持和解釋心理治療,讓個案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下,能宣泄害怕、生氣、哀慟等情緒。給予情緒支持與鼓勵情緒宣泄,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要是獲得患者對于服用藥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藥物取得一定療效的基礎上,進行認知心理治療,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醫務人員應本著醫者仁心的態度,對出現煩躁焦慮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理解與耐心,悉心安撫,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復。
骨科近日收住了一位因車禍導致右下肢截肢的患者,該患者術后情緒煩躁、易怒,不配合治療,這讓我們認識了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這一心理疾病。
創傷后壓力心理障礙癥(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后,其心理狀態產生的后遺癥。這些經歷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有時候被稱之為創傷后壓力反應,以強調這個現象是經歷創傷后所產生的結果,而非患者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它又叫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種異常的精神反應,是一種延遲性、持續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心理創傷,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心理障礙,是一種創傷后心理失平衡狀態。
臨床表現主要是:
1、再體驗:即個體會產生闖入性的創傷情境再現,而且再現的內容非常清晰、具體。尤其生活中與創傷可能產生聯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個體對創傷情境的再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會給個體帶來極大的痛苦,并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產生一些PTSD相關的共?。ㄈ缃箲]、恐懼、自責、失望、抱怨等)。
2、回避反應:出于對再體驗的痛苦,個體會主動回避一些可能引發創傷體驗的事、物。這種回避反應一方面對個體是一種保護機制,但另一方面也會延緩個體PTSD相關障礙的復原。
3、高警覺:就是對許多小的細節事件都引起比較強烈的反應。進一步還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等。
?。?)精神創傷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維與記憶中反復地、不由自主地涌現,闖入意識中縈繞不去,夢境中亦經常出現。有時會出現“重演”性發作,再度恍如身臨險境,出現錯覺、幻覺、意識分離性障礙等。有時發生“觸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與此完全相反,個別患者對創傷性情境出現心因性遺忘,經歷的事件被排除于記憶之外,即使經過提醒亦予以否認。
?。?)對周圍環境普通刺激反應遲鈍,情感麻木,社會性退縮。對以往愛好失去興趣,疏遠周圍人物,盡量避免接觸與創傷情境有關的人和事。對前途感到渺茫,失望,抑郁心境占優勢。
?。?)患者可持續表現警覺性與激惹性增高,易激惹或發脾氣,易受驚,過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病程持續一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癥狀嚴重程度有波動性,多年之后仍可觸景生情,出現應激性體驗。
治療措施:
1、心理治療。對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機干預的原則和技術,側重提供支持,幫助患者提高心理應對技能,表達和宣泄相關的情感。及時治療對良好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慢性和遲發性PTSD的心理治療中,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療技術外,為患者爭取最大的社會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屬和同事的理解,可以為患者獲得最大的心理空間。
2、藥物治療??挂钟羲幬锸侵委煾鱾€時期PTSD最常見的選擇,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其他藥物則可包括抗焦慮藥物、鎮靜劑、鋰鹽等。
3、心理治療合并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的方法比兩種方法單用的效果更佳。根據有關經驗,前期應采用支持和解釋心理治療,讓個案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下,能宣泄害怕、生氣、哀慟等情緒。給予情緒支持與鼓勵情緒宣泄,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要是獲得患者對于服用藥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藥物取得一定療效的基礎上,進行認知心理治療,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醫務人員應本著醫者仁心的態度,對出現煩躁焦慮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理解與耐心,悉心安撫,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