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冠心病(一)
內一科副主任 尹建華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5年4月1日 點擊:1120次
一、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是指對尚未發生冠心病的人群,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1、高危者的一級預防
高危者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明顯增高或中度增高并伴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男性>45歲、女性>55歲、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者。為減低血膽固醇水平,要戒煙,控制血壓,適量運動,減輕體重等。
2、中度危險者的一級預防
中度危險者指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無其他危險因素者。危險相對較高,但近期內不會有發生冠心病的危險。該類人群數量大,多為青年和中年男女。
3、治療
(1)早期檢出血膽固醇異常并使之減低。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到了晚期才開始降低膽固醇,冠心病的危險仍能降至基線水平,這是不正確的。
(2)有指導性地改善飲食習慣和增加體力活動。從美國年齡標化冠心病,推測發病率降低與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攝入減少而使血膽固醇減低有關,推測年齡>4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冠心病危險降低50%;年齡>5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39%;年齡>6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27%。中年人輕度降低膽固醇并維持終生,是十分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險的預防措施。
(3)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
4、終生預防
如果從兒童期開始有效預防,在成為老年人時,冠心病的發病率有可能大大降低。
二、一級預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產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肥胖、糖尿病等,是預防冠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
1、改善飲食習慣:
(1)避免食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增加不飽和脂肪酸食品(如魚油、麻油、玉米油、芽胚油);
(2)進食的總熱量不宜過高;
(3)適當食用優質蛋白食品;
(4)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5)講究膳食平衡,做到各種食品搭配進食;
(6)避免暴飲暴食。
2、戒煙禁酒
3、預防高血壓病
4、控制糖尿病:
(1)預防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生;
(2)對糖尿病患者做到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控制病情發展;
(3)減輕和消除胰島的負擔,防止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生;
(4)參加體育活動,增強抗病能力,特別是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5)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防止肥胖。
5、體力活動:
(1)增加個人平均熱能的消耗;
(2)加強青少年的高強度體育活動,保證業余體育活動的次數、時間及強度;
(3)合理安排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做保健操、騎自行車、游泳、進行球類活動等;
(4)參加一些能使身心愉快和松弛的文娛活動,如下棋、打牌、跳舞等;
(5)中年以后最好避免劇烈的運動。
6、心理因素: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憂傷;控制激動和急躁情緒,回避激怒刺激環境;消除緊張感,科學地處理日常事務。
一、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是指對尚未發生冠心病的人群,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1、高危者的一級預防
高危者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明顯增高或中度增高并伴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男性>45歲、女性>55歲、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者。為減低血膽固醇水平,要戒煙,控制血壓,適量運動,減輕體重等。
2、中度危險者的一級預防
中度危險者指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無其他危險因素者。危險相對較高,但近期內不會有發生冠心病的危險。該類人群數量大,多為青年和中年男女。
3、治療
(1)早期檢出血膽固醇異常并使之減低。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到了晚期才開始降低膽固醇,冠心病的危險仍能降至基線水平,這是不正確的。
(2)有指導性地改善飲食習慣和增加體力活動。從美國年齡標化冠心病,推測發病率降低與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攝入減少而使血膽固醇減低有關,推測年齡>4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冠心病危險降低50%;年齡>5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39%;年齡>6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27%。中年人輕度降低膽固醇并維持終生,是十分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險的預防措施。
(3)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
4、終生預防
如果從兒童期開始有效預防,在成為老年人時,冠心病的發病率有可能大大降低。
二、一級預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產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肥胖、糖尿病等,是預防冠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
1、改善飲食習慣:
(1)避免食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增加不飽和脂肪酸食品(如魚油、麻油、玉米油、芽胚油);
(2)進食的總熱量不宜過高;
(3)適當食用優質蛋白食品;
(4)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5)講究膳食平衡,做到各種食品搭配進食;
(6)避免暴飲暴食。
2、戒煙禁酒
3、預防高血壓病
4、控制糖尿病:
(1)預防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生;
(2)對糖尿病患者做到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控制病情發展;
(3)減輕和消除胰島的負擔,防止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生;
(4)參加體育活動,增強抗病能力,特別是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5)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防止肥胖。
5、體力活動:
(1)增加個人平均熱能的消耗;
(2)加強青少年的高強度體育活動,保證業余體育活動的次數、時間及強度;
(3)合理安排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做保健操、騎自行車、游泳、進行球類活動等;
(4)參加一些能使身心愉快和松弛的文娛活動,如下棋、打牌、跳舞等;
(5)中年以后最好避免劇烈的運動。
6、心理因素: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憂傷;控制激動和急躁情緒,回避激怒刺激環境;消除緊張感,科學地處理日常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