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感化患者 用希望激活生命
——記我院一透析患者
住院處 屈夢璐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6年6月1日 點擊:994次
偶然看到透析科室的護士替患者去交費,很不解,問之,答曰:“患者家屬沒在身邊,我們下樓時順便就幫他們交費。”雖說是“順便”,但這簡單的舉手之勞卻能讓患者感受家的溫暖。目前,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近2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我們住院處是“窗口科室”,也可以說是“社會廣角鏡”,每天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位透析患者李某,讓全科室的人員都非常“熟悉”……
記得三年前,農合的透析患者需要辦理住院手續才可以報銷。每次都是李某的父親為之奔波,辦理住院、出院、農合報銷。老爺子總是一副樂觀的面容,說話很客氣。旁觀者看來,這位患者真幸福,雖已過天命之年,卻有位老父親為自己跑前跑后,任勞任怨。心中納悶,別的患者大都是自己在辦理手續,李某為什么不自己辦理呢?后來,辦理完報銷手續后,須李某簽名時,我才見到“廬山真面目”。李某身材高大魁梧,總是眉頭緊鎖著。雖然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但我們各個窗口的人員都是微笑服務。也許是病痛的折磨,他說話很不客氣,與他的老父親截然不同。我們科室的人員都理解并尊重他,想必他的內心也需要大家來為他維護尊嚴。
自2015年5月起,我院新農合透析患者開始實行特殊疾病大額門診補償,李某來的次數變少了。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來窗口報銷時他態度變得和藹了,緊鎖的眉頭不知何時也舒展了,辦完手續后,我們甚至能聽到一句“謝謝”、“再見”。也許是受到老父親的影響,也許是接受到他人的感化,也許是窗口內外互相尊重的結果吧。無論怎樣,我們都為他的改變感到欣慰。
住院處不是臨床科室,但也要和患者打“正面交道”,不能為患者安撫創傷,但微笑面對患者,改善服務態度,是我們用心去收獲患者信任的本職工作。面對透析患者,我們不能愚昧地將他們推到社會的另一邊,只有給予他們關愛和鼓勵,引導內心的積極力量,才能激發他們的信心,利于社會,讓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
偶然看到透析科室的護士替患者去交費,很不解,問之,答曰:“患者家屬沒在身邊,我們下樓時順便就幫他們交費。”雖說是“順便”,但這簡單的舉手之勞卻能讓患者感受家的溫暖。目前,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近2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我們住院處是“窗口科室”,也可以說是“社會廣角鏡”,每天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位透析患者李某,讓全科室的人員都非常“熟悉”……
記得三年前,農合的透析患者需要辦理住院手續才可以報銷。每次都是李某的父親為之奔波,辦理住院、出院、農合報銷。老爺子總是一副樂觀的面容,說話很客氣。旁觀者看來,這位患者真幸福,雖已過天命之年,卻有位老父親為自己跑前跑后,任勞任怨。心中納悶,別的患者大都是自己在辦理手續,李某為什么不自己辦理呢?后來,辦理完報銷手續后,須李某簽名時,我才見到“廬山真面目”。李某身材高大魁梧,總是眉頭緊鎖著。雖然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但我們各個窗口的人員都是微笑服務。也許是病痛的折磨,他說話很不客氣,與他的老父親截然不同。我們科室的人員都理解并尊重他,想必他的內心也需要大家來為他維護尊嚴。
自2015年5月起,我院新農合透析患者開始實行特殊疾病大額門診補償,李某來的次數變少了。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來窗口報銷時他態度變得和藹了,緊鎖的眉頭不知何時也舒展了,辦完手續后,我們甚至能聽到一句“謝謝”、“再見”。也許是受到老父親的影響,也許是接受到他人的感化,也許是窗口內外互相尊重的結果吧。無論怎樣,我們都為他的改變感到欣慰。
住院處不是臨床科室,但也要和患者打“正面交道”,不能為患者安撫創傷,但微笑面對患者,改善服務態度,是我們用心去收獲患者信任的本職工作。面對透析患者,我們不能愚昧地將他們推到社會的另一邊,只有給予他們關愛和鼓勵,引導內心的積極力量,才能激發他們的信心,利于社會,讓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