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井岡山精神,做新時期合格黨員
——赴井岡山學習體會
黨總支組織委員、副院長 韓福勝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6年7月1日 點擊:1142次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這片神奇的土地,養育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一代偉人。1927年秋,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井岡山道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在黨的95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我隨 “大廠縣黨務工作者‘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培訓班”來到這片向往已久的熱土,在井岡山干部教育學院,通過課堂培訓、現場教育、野外訓練、同烈士后代對面交流等不同的形式,接受了一周的精神洗禮。
井岡山干部教育學院李春祥教授的專題課堂教學《井岡山斗爭及井岡山精神》,向我們介紹了井岡山斗爭的艱苦歷程、井岡山的歷史貢獻以及井岡山精神的內涵,讓我們明晰了這段歷史以及它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泰然教授對黨章準則條例的基本內涵、黨章黨規在黨員教育中的必要性、如何增強黨規黨紀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井岡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家桂教授講述了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歷史背景和他的政治抱負、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等重要內容。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塊根據地。1927年9月~1930年2月,短短兩年四個月的時間,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經歷了從建立到戰略轉移的全過程。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標。在井岡山斗爭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撰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從理論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經驗,指出了羅霄山脈中段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原因,闡述了根據地建設的正確策略,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建立根據地三者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政權理論和“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他在1930年1月所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學地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又科學地預示了在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必將在全中國燎原。
在為期一周的革命教育過程中,所有學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以飽滿的熱情,先后參觀了黃洋界哨口、三灣改編舊址、茨坪毛澤東舊居、小井紅軍醫院、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了花圈,重走了朱毛挑糧小道,在紅米飯里咀嚼革命歷史,在南瓜湯里回味武裝斗爭。追尋著先烈們的戰斗足跡,走在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路途中,深刻感受到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大家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不愿放過每一個細節。我們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風的戰場上,耳邊縈繞著共產黨人面對屠刀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吶喊。在心靈的不斷震撼中,領悟了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恒的,不但不會被歲月的風塵所遮蔽,而且會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井岡山斗爭的勝利離不開革命者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井岡山軍民克敵制勝的法寶,依靠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戰勝重重困難取得了革命勝利。共產黨正是發揮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領導全國人民的核心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蒸蒸日上。無論在井岡山的革命斗爭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艱苦奮斗精神始終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今天,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重任。雖然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和條件與井岡山時期相比有了歷史性變化,面對的風險和挑戰不一樣,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同,但不變的是信心勇氣和責任擔當。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要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繼續發揚“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大力傳承紅色文化,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時代。雖然我們在工作中面臨許多困難,但正如毛澤東同志《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所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痹诮窈蟮墓ぷ髦?,一定要把革命優良傳統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堅定信念,堅定信心,不忘初心,務實奮斗,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充分繼承和發揚大無畏的井岡山精神,依靠理想信念的光輝,在共鑄“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再創輝煌!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學習教育方案》。通知指出,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要求全黨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教育引導黨員尊崇黨章、遵守黨規,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著力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使廣大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于擔當作為,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黨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共產黨員只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的價值追求,才會真正做到親民愛民、富民惠民,才會真正做到甘當公仆、無私奉獻。有了公仆意識,就能堅持深入實際,主動問計于民,不會高高在上;有了公仆意識,就能耐心傾聽群眾意見,真心服務群眾,不會自說自話;有了公仆意識,就能做人清正、為政清廉,不會以權謀私。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完成黨的任務的根本保證。馬克思說過,“我們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恪守鐵的紀律,是我們黨獲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嚴明的紀律,有利于促進和推動黨的思想、意志和行動的統一,維護和保證黨的有機整體,使黨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成為在今天依然執政并將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每一段行程的跨越,靠的是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每一個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都要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為基本要求,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只有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對黨員的新要求,強化宗旨觀念、激發擔當精神、增強黨規黨紀意識,才能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這片神奇的土地,養育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一代偉人。1927年秋,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井岡山道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在黨的95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我隨 “大廠縣黨務工作者‘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培訓班”來到這片向往已久的熱土,在井岡山干部教育學院,通過課堂培訓、現場教育、野外訓練、同烈士后代對面交流等不同的形式,接受了一周的精神洗禮。
井岡山干部教育學院李春祥教授的專題課堂教學《井岡山斗爭及井岡山精神》,向我們介紹了井岡山斗爭的艱苦歷程、井岡山的歷史貢獻以及井岡山精神的內涵,讓我們明晰了這段歷史以及它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泰然教授對黨章準則條例的基本內涵、黨章黨規在黨員教育中的必要性、如何增強黨規黨紀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井岡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家桂教授講述了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歷史背景和他的政治抱負、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等重要內容。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塊根據地。1927年9月~1930年2月,短短兩年四個月的時間,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經歷了從建立到戰略轉移的全過程。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標。在井岡山斗爭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撰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從理論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經驗,指出了羅霄山脈中段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原因,闡述了根據地建設的正確策略,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建立根據地三者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政權理論和“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他在1930年1月所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學地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又科學地預示了在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必將在全中國燎原。
在為期一周的革命教育過程中,所有學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以飽滿的熱情,先后參觀了黃洋界哨口、三灣改編舊址、茨坪毛澤東舊居、小井紅軍醫院、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了花圈,重走了朱毛挑糧小道,在紅米飯里咀嚼革命歷史,在南瓜湯里回味武裝斗爭。追尋著先烈們的戰斗足跡,走在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路途中,深刻感受到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大家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不愿放過每一個細節。我們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風的戰場上,耳邊縈繞著共產黨人面對屠刀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吶喊。在心靈的不斷震撼中,領悟了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恒的,不但不會被歲月的風塵所遮蔽,而且會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井岡山斗爭的勝利離不開革命者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井岡山軍民克敵制勝的法寶,依靠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戰勝重重困難取得了革命勝利。共產黨正是發揮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領導全國人民的核心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蒸蒸日上。無論在井岡山的革命斗爭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艱苦奮斗精神始終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今天,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重任。雖然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和條件與井岡山時期相比有了歷史性變化,面對的風險和挑戰不一樣,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同,但不變的是信心勇氣和責任擔當。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要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繼續發揚“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大力傳承紅色文化,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時代。雖然我們在工作中面臨許多困難,但正如毛澤東同志《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所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痹诮窈蟮墓ぷ髦校欢ㄒ迅锩鼉灹紓鹘y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堅定信念,堅定信心,不忘初心,務實奮斗,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充分繼承和發揚大無畏的井岡山精神,依靠理想信念的光輝,在共鑄“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再創輝煌!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學習教育方案》。通知指出,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要求全黨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教育引導黨員尊崇黨章、遵守黨規,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著力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使廣大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于擔當作為,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黨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共產黨員只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的價值追求,才會真正做到親民愛民、富民惠民,才會真正做到甘當公仆、無私奉獻。有了公仆意識,就能堅持深入實際,主動問計于民,不會高高在上;有了公仆意識,就能耐心傾聽群眾意見,真心服務群眾,不會自說自話;有了公仆意識,就能做人清正、為政清廉,不會以權謀私。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完成黨的任務的根本保證。馬克思說過,“我們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恪守鐵的紀律,是我們黨獲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嚴明的紀律,有利于促進和推動黨的思想、意志和行動的統一,維護和保證黨的有機整體,使黨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成為在今天依然執政并將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每一段行程的跨越,靠的是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每一個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都要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為基本要求,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只有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對黨員的新要求,強化宗旨觀念、激發擔當精神、增強黨規黨紀意識,才能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