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西柏坡?狼牙山心得體會
共產黨員 張桂新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6年7月1日 點擊:1492次
2016年6月7日早晨,醫院一行10名黨員代表在黨總支組織委員、副院長韓福勝帶領下,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參觀革命圣地西柏坡的路程,去尋覓革命先輩的足跡,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東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山村。這個不起眼的村落,也是文化悠久,環境幽靜的革命老區。走進西柏坡,既能感受到老區人民的熱情樸實,又深切體會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我們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這里有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中央軍委指揮所:一間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擺放著一張滿是洞疤的長方形桌子,掛著幾乎一面墻大的軍用地圖。有誰會想到,毛澤東主席和其他幾位中央領導同志,就是在這世界上最小、最簡陋的指揮所里,衣著樸素,粗茶淡飯,卻運籌帷幄地指揮了震驚世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全面勝利。這里有革命領導人艱苦奮斗,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血肉相連的故事,傳承著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的精神。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重新學習、牢記“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事業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從根本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才能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懈奮斗。
當年的革命家和群眾在西柏坡艱苦奮斗,以西柏坡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奪取新勝利的保證。對于我們來說,參觀只是一種形式,學習才是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把西柏坡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將精神轉化為動力,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工作不怕困難和艱苦,取得成績不驕傲,遇到困難不氣餒。遇到困難,就想想當時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艱苦卓絕,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尚能堅持不懈,我們在這么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遇到困難更不能輕易放棄。
6月8日返程途中我們又參觀了河北省易縣境內狼牙山五勇士跳崖處,這里峰巒疊嶂,山勢險峻。在兩千多年前,燕國太子丹曾在這里送別壯士荊軻去刺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發生在這里。兩千年后,八路軍五位英勇的戰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寫下了更為光輝的詩篇。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我晉察冀邊區進行大規模掃蕩,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山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了狼牙山棋盤舵主峰,日軍動用了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馬寶山等五位戰士,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展開了殊死戰斗,擊退了敵人的三次沖鋒,勝利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但是戰士們也彈盡糧絕,為了不被敵人俘虜,他們跳下了懸崖。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這就是載入史冊的“狼牙山五勇士”事跡。
攀登狼牙山,一路上山花爛漫,綠樹蔭蔭,百鳥爭鳴。一塊塊裸露的、朝天聳立的利巖提醒著人們,在祖國被侵略的時候,這里曾發生過一場捍衛尊嚴的殊死搏斗。年輕的紅軍戰士在生死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徹底感動了我,一種悲壯敬仰的心情油然而生。
參觀狼牙山五壯士陳列館,看著一幅幅革命時代的老照片,聽著講解員生動的講解,仿佛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閉上眼仿佛又看到了五壯士跳崖時的悲壯場面,仿佛聽到了五壯士跳崖前呼喊的口號。
五壯士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民族的延續,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我,今后無論在工作中、生活中還是學習中,身處逆境時一定做到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在順境中,也要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淡薄名利,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通過兩天的參觀學習,我領會了這次參觀學習的深刻教育意義,這里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一定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風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時代責任感和求實精神,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西柏坡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
2016年6月7日早晨,醫院一行10名黨員代表在黨總支組織委員、副院長韓福勝帶領下,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參觀革命圣地西柏坡的路程,去尋覓革命先輩的足跡,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東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山村。這個不起眼的村落,也是文化悠久,環境幽靜的革命老區。走進西柏坡,既能感受到老區人民的熱情樸實,又深切體會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我們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這里有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中央軍委指揮所:一間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擺放著一張滿是洞疤的長方形桌子,掛著幾乎一面墻大的軍用地圖。有誰會想到,毛澤東主席和其他幾位中央領導同志,就是在這世界上最小、最簡陋的指揮所里,衣著樸素,粗茶淡飯,卻運籌帷幄地指揮了震驚世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全面勝利。這里有革命領導人艱苦奮斗,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血肉相連的故事,傳承著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的精神。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重新學習、牢記“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事業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從根本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才能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懈奮斗。
當年的革命家和群眾在西柏坡艱苦奮斗,以西柏坡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奪取新勝利的保證。對于我們來說,參觀只是一種形式,學習才是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把西柏坡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將精神轉化為動力,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工作不怕困難和艱苦,取得成績不驕傲,遇到困難不氣餒。遇到困難,就想想當時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艱苦卓絕,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尚能堅持不懈,我們在這么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遇到困難更不能輕易放棄。
6月8日返程途中我們又參觀了河北省易縣境內狼牙山五勇士跳崖處,這里峰巒疊嶂,山勢險峻。在兩千多年前,燕國太子丹曾在這里送別壯士荊軻去刺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發生在這里。兩千年后,八路軍五位英勇的戰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寫下了更為光輝的詩篇。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我晉察冀邊區進行大規模掃蕩,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山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了狼牙山棋盤舵主峰,日軍動用了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馬寶山等五位戰士,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展開了殊死戰斗,擊退了敵人的三次沖鋒,勝利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但是戰士們也彈盡糧絕,為了不被敵人俘虜,他們跳下了懸崖。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這就是載入史冊的“狼牙山五勇士”事跡。
攀登狼牙山,一路上山花爛漫,綠樹蔭蔭,百鳥爭鳴。一塊塊裸露的、朝天聳立的利巖提醒著人們,在祖國被侵略的時候,這里曾發生過一場捍衛尊嚴的殊死搏斗。年輕的紅軍戰士在生死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徹底感動了我,一種悲壯敬仰的心情油然而生。
參觀狼牙山五壯士陳列館,看著一幅幅革命時代的老照片,聽著講解員生動的講解,仿佛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閉上眼仿佛又看到了五壯士跳崖時的悲壯場面,仿佛聽到了五壯士跳崖前呼喊的口號。
五壯士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民族的延續,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我,今后無論在工作中、生活中還是學習中,身處逆境時一定做到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在順境中,也要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淡薄名利,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通過兩天的參觀學習,我領會了這次參觀學習的深刻教育意義,這里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一定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風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時代責任感和求實精神,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西柏坡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