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零感碎想
藥劑科主任 賈穎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7年3月1日 點擊:1102次
1、記得小時候非常羨慕生病的人可以吃個水果罐頭,想著自己能生病就好了。嘿嘿。
五年級的暑假真的生了一場病,為此進行了我人生第一次輸液治療,還發生了人生第一次輸液反應。當時我渾身哆嗦,心里是極害怕。輸了幾天不記得了。病后的二十多天里都沒有食欲,沒有力氣。鄰居叔叔笑我行走似風擺楊柳。喜歡的黃桃罐頭、新鮮的甜葡萄,統統都拿走吧,我一點兒都不想吃!
現在,我已全然明白,沒有值得羨慕的病人,無論多么小的病都不會有好的或舒服的感覺。您信嗎?我絕對信!您若不信,我也不希望您以身去試。若永無嘗試的機會才好!
2、“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加拿大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可能知道是誰說的人不多,但聽過這話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在某微信公眾號里看到:一人因疲勞駕駛大貨車致嚴重后禍,破解營救四小時得以送往醫院救治。司機全責,保險公司拒絕賠付。傷者于重癥監護室的費用增長讓其妻心驚。她想起聽白巖松說過這句話,心里念叨:只要能治愈,便是萬分知足了,斷然是不敢奢望醫生的“幫助”和“撫慰”。
我看到的第一反應是后背有點冷。因為能被醫生治愈的疾病其實真的極少,而醫務人員常常能提供給患者的只是幫助緩解痛苦和支持治療,更多能夠給予的僅僅是安慰。面對財產的嚴重損失,如果傷者再不能治愈康復,雙重的打擊的確難以承受。如何理解特魯多的墓志銘?至少,不該認為它是醫生的借口,而是局限性的客觀表達;它應該讓知道它的每個人懂得做些必要的心理準備,當真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能夠多一分冷靜與客觀。
忍不住再說一句:革命本錢的管理更多還要靠自己!
3、一人感嘆:唉,得了糖尿病,吃啥都限制,感覺好虧。
學過能量守恒定律?知道細水長流的道理?假設:壽命=生存的天數×美食量。很明顯,如果美食的量大,則生命的天數就少,反之生命的天數長,美食的量就必須小。簡單的等式告訴我們,適當的限制是為了可以更長久地享用美食。想想若干年后,您還會覺得虧嗎?
4、春節假期結束后的門診,坐診醫師囑咐就診患者按時服藥、注意控制飲食、避免飲酒等,這樣的話可真沒有少說。
酒,古時譽為瓊漿玉液,并非尋常人家尋常日子可以豪飲享用的。詩酒怡情,聚餐時無酒不歡,確也如此。于是有人說:真正和諧完美的會餐是桌上所有人都喝酒,而且喝的狀態必須差不多,所以酒杯面前人人平等。
乍一聽,公平,有理!事實上,是毫無公平和道理可言。因為每個人肝臟的藥酶系統活力決定了其能否享用美酒,享用多少的量是身體可以承受而不致損害的。所以,如果要達到同一種狀態時(當然應該是恰到好處的狀態了),每個人喝下的酒量一定是不同的,毫不夸張,有的人聞聞味就能達到狀態。再有,既然酒量不同,以誰為標準呢?有沒有發現,常常一個勁兒讓酒、勸酒、打酒官司的多是有一定酒量的人。讓不同酒量的人按同一標準喝,真的公平嗎?友好嗎?感情深,一口悶。悶到最后,有可能最最最不和諧的局面就出現了,完美嗎?
讓人人頻頻美酒一飲而盡,并非美事。允許個體化量酒力而飲,允許以茶代酒方顯溫暖情懷,“不求喝的一樣多,但求喝得一樣美”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和諧完美,并且可持續N年。想想都美好。
1、記得小時候非常羨慕生病的人可以吃個水果罐頭,想著自己能生病就好了。嘿嘿。
五年級的暑假真的生了一場病,為此進行了我人生第一次輸液治療,還發生了人生第一次輸液反應。當時我渾身哆嗦,心里是極害怕。輸了幾天不記得了。病后的二十多天里都沒有食欲,沒有力氣。鄰居叔叔笑我行走似風擺楊柳。喜歡的黃桃罐頭、新鮮的甜葡萄,統統都拿走吧,我一點兒都不想吃!
現在,我已全然明白,沒有值得羨慕的病人,無論多么小的病都不會有好的或舒服的感覺。您信嗎?我絕對信!您若不信,我也不希望您以身去試。若永無嘗試的機會才好!
2、“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加拿大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可能知道是誰說的人不多,但聽過這話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在某微信公眾號里看到:一人因疲勞駕駛大貨車致嚴重后禍,破解營救四小時得以送往醫院救治。司機全責,保險公司拒絕賠付。傷者于重癥監護室的費用增長讓其妻心驚。她想起聽白巖松說過這句話,心里念叨:只要能治愈,便是萬分知足了,斷然是不敢奢望醫生的“幫助”和“撫慰”。
我看到的第一反應是后背有點冷。因為能被醫生治愈的疾病其實真的極少,而醫務人員常常能提供給患者的只是幫助緩解痛苦和支持治療,更多能夠給予的僅僅是安慰。面對財產的嚴重損失,如果傷者再不能治愈康復,雙重的打擊的確難以承受。如何理解特魯多的墓志銘?至少,不該認為它是醫生的借口,而是局限性的客觀表達;它應該讓知道它的每個人懂得做些必要的心理準備,當真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能夠多一分冷靜與客觀。
忍不住再說一句:革命本錢的管理更多還要靠自己!
3、一人感嘆:唉,得了糖尿病,吃啥都限制,感覺好虧。
學過能量守恒定律?知道細水長流的道理?假設:壽命=生存的天數×美食量。很明顯,如果美食的量大,則生命的天數就少,反之生命的天數長,美食的量就必須小。簡單的等式告訴我們,適當的限制是為了可以更長久地享用美食。想想若干年后,您還會覺得虧嗎?
4、春節假期結束后的門診,坐診醫師囑咐就診患者按時服藥、注意控制飲食、避免飲酒等,這樣的話可真沒有少說。
酒,古時譽為瓊漿玉液,并非尋常人家尋常日子可以豪飲享用的。詩酒怡情,聚餐時無酒不歡,確也如此。于是有人說:真正和諧完美的會餐是桌上所有人都喝酒,而且喝的狀態必須差不多,所以酒杯面前人人平等。
乍一聽,公平,有理!事實上,是毫無公平和道理可言。因為每個人肝臟的藥酶系統活力決定了其能否享用美酒,享用多少的量是身體可以承受而不致損害的。所以,如果要達到同一種狀態時(當然應該是恰到好處的狀態了),每個人喝下的酒量一定是不同的,毫不夸張,有的人聞聞味就能達到狀態。再有,既然酒量不同,以誰為標準呢?有沒有發現,常常一個勁兒讓酒、勸酒、打酒官司的多是有一定酒量的人。讓不同酒量的人按同一標準喝,真的公平嗎?友好嗎?感情深,一口悶。悶到最后,有可能最最最不和諧的局面就出現了,完美嗎?
讓人人頻頻美酒一飲而盡,并非美事。允許個體化量酒力而飲,允許以茶代酒方顯溫暖情懷,“不求喝的一樣多,但求喝得一樣美”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和諧完美,并且可持續N年。想想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