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 向改革要動力
河北日報記者 潘文靜
《大廠新農民》 本期發行日期:2025年3月8日 點擊:106次
“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成為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省代表委員認為,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找準落實的結合點,明確改革的發力點,謀劃發展的撬動點,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以改革育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連續三年,河北“新春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持續釋放支持創新、創業、創造的鮮明信號。代表委員們認為,河北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就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過程。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全國人大代表、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表示,這些年,河北通過“雙盲”評審改革等一批小切口改革舉措,撬動了營商環境大提升。他建議,要把企業和群眾的“痛點”作為改革的“靶點”,持續謀劃實施更多切口小、作用大、見效快的改革性舉措,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頭戲”。2024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河北涌現出一批成果:在港口、水利、建筑等領域實施一系列整合重組,打造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近3年省屬國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3.5%,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第一方陣。
全國人大代表、省國資委副主任王文強表示,下一步,河北國資國企將以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聚焦優化布局結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提升國資監管能力等方面,實施深化改革“五大攻堅”工程,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發揮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釋放了國家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動力更強了。”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說,晨光生物通過持續改革創新,辣椒紅色素、辣椒精和葉黃素三個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將以改革創新為引擎、以政策支持為依托,在植物提取與大健康領域深耕細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民企力量。
以創新增動能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全國兩會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國海對此尤為關注。
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較上年前進104名。該公司堅持把新質生產力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創建應用全國首個化工領域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建設新材料基地項目,打造節約集聚、創新發展的綠色化工產業。
詹國海代表建議,化工產業要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不斷提高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比重,構建上下游配套的循環產業體系。鑫海控股集團將繼續用實際行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河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貢獻力量。
縣域向“新”攀登,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去年以來,河北堅持以“共享智造”為突破、以龍頭帶動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向新而行、向上突圍。2024年,全省107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3.6萬億元,同比增長9.3%。
“向創新要動力,邢臺將通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注入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市市長宋華英表示,去年邢臺20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規上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0%,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邢臺市將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大力推進生產方式、組織管理模式等全面創新,讓特色產業集群煥發新光彩。
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
“要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萬師強建議,構建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的創新共同體。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筑巢引鳳”,為三鏈融合提供人才保障。探索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利益共享機制、風險共擔機制等,對走在創新前列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給予激勵,有效激發產學研融通創新的內驅力。
以開放拓空間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作出系列部署,讓全國政協委員、省貿促會會長劉勁松倍感振奮。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著力發展跨境電商,河北的對外貿易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劉勁松委員在調研中注意到,中國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但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諸多法律風險。他建議,健全法律服務機制,進一步發揮國家和地方“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制的作用,搭建法律服務信息庫和人才庫,助力企業“走出去”行穩致遠。
在唐山港,隨著悠揚的汽笛聲劃破長空,一艘艘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輪靠岸停泊,將全球貨物引進來,同時將國內貨物源源不斷地送出去。近年來,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
全國政協委員、唐山市副市長張月仙表示,唐山市將突出臨港產業抓沿海經濟,在向海發展、向海圖強中釋放發展潛能。提升唐山港能級,加快推進京唐港區散貨碼頭等港口項目建設。用好唐山市支持臨港產業發展10條措施,培育壯大海洋漁業、海水淡化、海工裝備等新的增長點。
這個春天,蘊著無窮干勁!港口吞吐量屢創新高,中歐班列也在密集發車。近日,一列滿載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的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啟程。自去年底中歐班列(石家莊)集結中心獲批以來,越來越多的“京津冀制造”從石家莊國際陸港搭乘中歐班列發往世界各地。
去年以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陸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領一直圍繞中歐班列(石家莊)集結中心建設、石家莊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等方面進行調研,走訪了京津冀地區30多家企業。他建議,構建京津冀地區中歐班列協同運營機制,通過“干支結合、樞紐集散”模式,全面提升班列運行組織及與各地產業發展之間的聯動效率,增強京津冀區域中歐班列整體發展協同力、競爭力。
“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成為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省代表委員認為,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找準落實的結合點,明確改革的發力點,謀劃發展的撬動點,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以改革育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連續三年,河北“新春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持續釋放支持創新、創業、創造的鮮明信號。代表委員們認為,河北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就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過程。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全國人大代表、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表示,這些年,河北通過“雙盲”評審改革等一批小切口改革舉措,撬動了營商環境大提升。他建議,要把企業和群眾的“痛點”作為改革的“靶點”,持續謀劃實施更多切口小、作用大、見效快的改革性舉措,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頭戲”。2024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河北涌現出一批成果:在港口、水利、建筑等領域實施一系列整合重組,打造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近3年省屬國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3.5%,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第一方陣。
全國人大代表、省國資委副主任王文強表示,下一步,河北國資國企將以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聚焦優化布局結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提升國資監管能力等方面,實施深化改革“五大攻堅”工程,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發揮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釋放了國家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動力更強了。”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說,晨光生物通過持續改革創新,辣椒紅色素、辣椒精和葉黃素三個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將以改革創新為引擎、以政策支持為依托,在植物提取與大健康領域深耕細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民企力量。
以創新增動能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全國兩會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國海對此尤為關注。
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較上年前進104名。該公司堅持把新質生產力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創建應用全國首個化工領域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建設新材料基地項目,打造節約集聚、創新發展的綠色化工產業。
詹國海代表建議,化工產業要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不斷提高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比重,構建上下游配套的循環產業體系。鑫海控股集團將繼續用實際行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河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貢獻力量。
縣域向“新”攀登,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去年以來,河北堅持以“共享智造”為突破、以龍頭帶動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向新而行、向上突圍。2024年,全省107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3.6萬億元,同比增長9.3%。
“向創新要動力,邢臺將通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注入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市市長宋華英表示,去年邢臺20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規上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0%,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邢臺市將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大力推進生產方式、組織管理模式等全面創新,讓特色產業集群煥發新光彩。
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
“要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萬師強建議,構建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的創新共同體。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筑巢引鳳”,為三鏈融合提供人才保障。探索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利益共享機制、風險共擔機制等,對走在創新前列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給予激勵,有效激發產學研融通創新的內驅力。
以開放拓空間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作出系列部署,讓全國政協委員、省貿促會會長劉勁松倍感振奮。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著力發展跨境電商,河北的對外貿易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劉勁松委員在調研中注意到,中國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但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諸多法律風險。他建議,健全法律服務機制,進一步發揮國家和地方“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制的作用,搭建法律服務信息庫和人才庫,助力企業“走出去”行穩致遠。
在唐山港,隨著悠揚的汽笛聲劃破長空,一艘艘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輪靠岸停泊,將全球貨物引進來,同時將國內貨物源源不斷地送出去。近年來,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
全國政協委員、唐山市副市長張月仙表示,唐山市將突出臨港產業抓沿海經濟,在向海發展、向海圖強中釋放發展潛能。提升唐山港能級,加快推進京唐港區散貨碼頭等港口項目建設。用好唐山市支持臨港產業發展10條措施,培育壯大海洋漁業、海水淡化、海工裝備等新的增長點。
這個春天,蘊著無窮干勁!港口吞吐量屢創新高,中歐班列也在密集發車。近日,一列滿載機械設備、汽車配件的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啟程。自去年底中歐班列(石家莊)集結中心獲批以來,越來越多的“京津冀制造”從石家莊國際陸港搭乘中歐班列發往世界各地。
去年以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陸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領一直圍繞中歐班列(石家莊)集結中心建設、石家莊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等方面進行調研,走訪了京津冀地區30多家企業。他建議,構建京津冀地區中歐班列協同運營機制,通過“干支結合、樞紐集散”模式,全面提升班列運行組織及與各地產業發展之間的聯動效率,增強京津冀區域中歐班列整體發展協同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