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正視困難問題,更要堅定發展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河北如何向內挖潛,不斷開辟各項事業發展新天地?
善于發掘優勢,充分運用“長板”。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表示,河北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獨特優勢深度融合、多重疊加,要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發揮出來,塑造新的發展動能,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切實把重大國家戰略轉化為發展動能
2月25日,“千企雄安行”2025年開門紅——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暨合作交流會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舉行,10家科技企業當場簽約入駐。
“隨著創新要素加速聚集,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走進雄安、落地雄安。”一直關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范社嶺認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需要在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上下功夫。
2023年11月,雄安新區推出了16條關于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的政策措施。“這些人才激勵政策的作用正在凸顯。”范社嶺委員建議,在培育和引進高端高新企業政策方面求突破,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符合新區發展定位的產業項目。
京津冀協同發展11年成就斐然。河北如何將重大國家戰略轉化為發展動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2024年底,保定與北京經濟開發區、北京順義區、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雄安新區聯合申報的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榜。
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鏈五群”產業布局,加速實現與京雄產業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閆繼紅介紹,近年來,保定承接疏解轉移項目441項。
閆繼紅代表表示,今年將持續抓好聯通京雄保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力及新能源裝備、生命健康、綠色能源等產業,落地更多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同時,實施科技創新平臺優化、揭榜掛帥提質、研發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等“四大工程”,努力把“京津智力”轉化為“保定生產力”。
京津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河北如何搶抓機遇,推進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構建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去年以來,我省加快推進省屬骨干大學“1+N”對接京津高校專項工作。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大學聯合成立了電氣工程與先進裝備、先進材料、綠色化工、智慧思政等4個研究中心。
聯合天津大學和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智能配用電裝備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天津大學與滄州市政府共建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說起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如數家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韓旭代表表示,將做實做強已開展的4個合作項目,加快對電池熱安全研發等新項目的調研和遴選,盡早開展第二批“1+N”專項工作,著力孵化高顯示度的科研合作成果。
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活力
“中國絲網之都”“中國玻璃城”“中國童車之都”……獨特的資源稟賦讓河北發展成“縣縣有集群”的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全國政協委員、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張永強表示,做強做優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要從科技賦能入手。
“這兩年,我們組織產業科技特派團,通過制定專利導航規劃、打造共享平臺、開展跨區服務等,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張永強委員介紹,他們還通過推動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提質增效、打造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基地、組織眾籌科研項目、發揮科創基金引導作用等方式,破解省市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河北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在鋼鐵、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綠電、算力等領域具備優勢和特長,也面臨重要發展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發展人工智能關鍵是算力,支撐是能源。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市長李克良表示,張家口緊密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加快培育壯大大數據產業,全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算電協同,壯大算力規模,完善產業鏈條,拓展應用場景。李克良代表介紹,今年將以高標準實施國家級算電協同、算網協同試點,發展大規模綠色算力為切入點,主動承接北京算力需求外溢和項目轉移,加快建設數字服務產業基地,不斷做優做強產業鏈條。
同時,張家口還將積極搭建數據流通可信空間,孵化一批行業應用大模型,著力培育一批高成長、高價值、本地化數字企業,促進數據賦能千行百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
去年,石家莊國際陸港成功獲批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全年開行中歐班列839列,穩居京津冀地區首位。今年1月,中歐班列開行量達到125列,同比增長594%,再創歷史新高。
石家莊國際陸港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更蘊藏著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全國政協委員、河北陸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領建議,構建京津冀地區中歐班列協同運營機制,增強京津冀區域中歐班列整體發展協同力、競爭力。
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冰雪熱”,尤其是帶動崇禮冰雪旅游“出圈”。
如何把冰雪經濟的機遇變成實實在在的市場份額?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北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謙一直思考的問題。
“讓冷冰雪持續釋放‘熱’效應,關鍵要延伸產業鏈、打好特色牌,持之以恒推進場景創新、業態創新。”韓謙委員認為,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冰雪旅游始終保持對滑雪愛好者的吸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韓謙委員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冰雪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為冰雪旅游企業或項目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助力增強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長城文化旅游帶、大運河文化旅游帶、太行山旅游帶、渤海濱海旅游帶……河北區位獨特、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文旅產業優勢明顯。
去年以來,范社嶺委員對大運河文化旅游帶進行了認真調研。他建議,強化對遺址遺跡考古發掘、旅游線路建設、文化研究與文藝作品宣傳,增強大運河文化影響力。同時,統籌大運河及沿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資源,構建跨區域文化整體保護體系。
今年春節假期,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成為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在易水非遺體驗館(易水硯藝術館)舉行的第三屆非遺過大年活動中,廣大民眾沉浸式體驗易水硯雕刻、研墨書法等項目。
易水硯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去年還入選“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淑芬介紹,作為綜合性研學基地,易水硯藝術館設計研發出數十項非遺體驗課程及多元主題研學路線,并可根據不同人群及需求進行課程定制。
張淑芬代表表示,這不僅讓更多人走近非遺、了解非遺、體驗非遺、愛上非遺,促進非遺技藝傳承,還推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
用心培育新業態,不斷拓展新市場,文旅融合發展走深走實。“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成為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