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祖國山河日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卓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深入人心,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園林綠化建設也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省級園林縣城”“河北省人居環境獎”“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國家園林縣城”等一項項榮譽,一路見證著大廠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追夢步伐。
今天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專欄,讓我們跟隨徒步愛好者門春山,一起感受我縣園林綠化建設的風姿日新。
周六一大早,天剛亮,門春山就和自己的“驢友”們集合出發,目的地是潮白河畔的萬畝銀杏林。退休以后的門春山,徒步走只有兩年的時間,而在這之前,他一直酷愛的是騎行。
門春山告訴記者,我以前特別愛騎行,是咱們縣第一批騎行愛好者,從2005年開始騎行,騎了十多年,那會兒每天騎車去平谷和密云那邊,這兩年不怎么騎行了。
門春山當時為什么選擇騎行到密云和平谷?為什么愛好騎行的他,騎行了十多年,這兩年卻不怎么騎行了?
他是這樣解釋的,我們當初騎行就沿著密三路走,兩側的綠化挺好的,騎到平谷的大華山,那有桃林,還有密云水庫,環境好。如今,咱們大廠自身的環境越來越好,園林綠化也越來越有品質,風景倍兒棒,外地人都來咱們這玩了,我們再不用出去玩,也不想出去玩了。
從外出游玩探尋美景,到足不出縣盡賞“高顏值”園林美景,門春山騎行生活的變化也折射出我縣園林綠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量變到質變、從單一到多樣、從零星點綴到滿眼皆綠的美麗嬗變。
黨的十八大后,縣委、縣政府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到建綠興綠的實踐中,持續推進縣城綠化向園林綠化轉變,使園林綠化建設由“有”向“優”邁進,門春山也在騎行的過程中,一路見證了這一變化。
以園林綠化美化為基準,全力打造生態幸福宜居城市,近年來,我縣相繼建成了潮白河五環公園、大廠書畫院等綜合性公園以及運動廣場、市民廣場、智慧廣場等現代廣場,一大批休閑廣場、街頭游園,遍布城鄉、錯落相連。這讓賞遍美景的門春山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讓門春山更加驚喜的是,2017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民族團結、生態優先”總原則,以“五城同建”標準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特別是國家園林縣城的爭創成功,使一眼看不透的綠色成為大廠最亮麗的生態名片。
如果說改善生態是邁向綠色發展的第一步,那向生態要效益便是大廠的長遠規劃。作為多年騎行和徒步的“百事通”,門春山對適合游玩健身的地方有著靈敏的“嗅覺”,“環京最大的銀杏森林”“14萬株銀杏”“12800平米的花海”“每天可釋放約47萬公斤氧氣”,當了解到“萬畝銀杏林”擁有的這些綠色又靚眼的標簽后,這里便成了門春山最青睞的徒步目的地。
立足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綠化模范縣成果,今年,我縣又高標準、高品質建設了5000畝星月林海項目和千畝櫻花園項目。截至目前,全縣建成區城市綠地面積達到651公頃,綠化覆蓋面積達到750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2.6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1%,綠化覆蓋率37%,人均公園綠地11平方米,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實現了園林綠化建設“量”和“質”的“雙突破”。美麗蝶變的背后,是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注腳,更是城市綠色發展的拔節之聲。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我縣園林綠化建設的日新月異之美,不僅賦予了城市獨特的生態魅力,更使得群眾的獲得感、宜居感、幸福感越來越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