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體目標,在戰略步驟上分三個階段來安排,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三個階段相呼應。今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解讀”帶您學習理解。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中國之治”時間表——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教授洪向華表示,總體目標在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提出了不同的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與十九大報告相呼應,進一步細化和拓展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表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既清晰地指出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未來30年的發展階段,同時清晰地表明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所要達到的水平和層次。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體目標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高度吻合。
2020年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意味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將會站到歷史的新起點,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有了良好基礎,在制度建設上,體現在四中全會提出的建黨一百年時,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經過70多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會具備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條件。對于制度來講一個最根本的要求是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制度科學完備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能做到成熟和定型。
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的展開,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應有與其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四中全會對它的目標設定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即在成熟、定型的基礎上,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制度進一步科學化、完備化,到2035年的時候制度完善。
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意味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都已高度發展,矢志追求的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更重要的是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引領力、國際影響力都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在這樣背景下,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更加充分。
總體目標的三步呼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三個階段,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更加完善,再到更加鞏固,優越性更充分,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未來30年的發展進程中要做的事及所達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