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李月)政府工作報告摘要”專欄,今天播發:過去五年工作回顧與總結。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與總結
報告指出,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重大機遇,堅定“民族團結、生態優先”總原則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定位,深入推進“四五六七八”工作布局,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城鄉面貌大幅改觀、民生事業穩步提升,圓滿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
——堅持穩中求進,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86.6億元增長到175.9億元,年均增長6.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32561元、13121元,增長到46846元、19597元,年均分別增長7.5%和8.4%;全部財政收入由39.2億元增長到46.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24.9億元增長到32.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5%和5.6%。全縣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3個,計劃總投資733億元,完成投資377億元。
——堅持服從服務,協同發展成果不斷擴大。實施“全民服務副中心”行動,引進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大廠拓展區、戲劇小鎮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實施京唐鐵路(大廠段)、密涿高速南連接線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成功承辦三屆“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簽約落地項目37個,計劃總投資182.97億元,已完成投資35.06億元。
——堅持產城融合,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優化。高標準建成縣圖書館、文化館、文博館、檔案館,新建千畝櫻花園、萬畝銀杏林等一批生態景觀。高新區在全省高新區綜合考核中躍升A等次;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功承辦“第三屆廊坊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舉辦兩屆“縣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獲評“中國景泰藍之鄉”。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11.5:36.6:51.9發展為2.6:14.4:83。
——堅持城鄉一體,縣域整體面貌不斷改善。成功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文明城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小廠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陳府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新建改造城鎮公路92公里,新增農村公路54公里,四級以上公路通車總里程增加到555公里,北京公交專線增加到6條,開通6條縣內公交線路。
——堅持生態優先,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累計造林2.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4.4%,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6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57平方米。2020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51,PM2.5平均濃度3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78天、達標率為76%,均全市正排第一。水環境質量逐年向好,持續保持潮白河、鮑邱河水體達標。在全省率先完成“氣代煤”工程,清潔供熱率和燃氣普及率達到100%。獲評“河北省潔凈城市”。
——堅持人民至上,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累計實施民生實事工程166項,民生支出151.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6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8%,老齡津貼發放范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社區服務用房配建等3項保障水平與通州區接近或持平,在全國領先;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標準、孤兒救助標準、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標準等8項保障在全省領先;高標準完成脫貧攻堅,建檔立卡戶提前一年全部脫貧。分配各類保障房2725套,為351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181.82萬元,為321戶農村危房貧困戶發放補助資金1438.45萬元。加大就業服務力度,引導培訓農村勞動力5.92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堅持縣內群防群治、與京聯防聯控,新冠疫情保持零病例。
——堅持創新驅動,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全省綜合改革試點、民政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創建工作圓滿收官,河北省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區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區工作成效顯著;成功舉辦“創新大廠·智享未來人工智能產業高峰論壇”“融合發展·智創未來北京中關村招商推介會”等大型招商對接活動。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院士工作站相繼實現“零的突破”。榮獲“河北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河北省知識產權試點縣”等榮譽稱號。
——堅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