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李月)“政府工作報告摘要”專欄,今天播發:新一屆縣政府的主要工作之“全面推進協同發展,力爭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推進協同發展 力爭取得重大突破
報告指出,深入落實“1+5+12”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加速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體化進程。
一是加強產業對接。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的對接合作,共建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積極吸引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平臺型企業等共建跨區域產業基地,打造大廠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利用5年時間培育和吸引十億規模領軍企業3—5個、億元潛力企業10個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產值力爭翻一番,達到80家以上;承接北京外溢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簽約產業協同項目不少于100個。
二是推進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大教育協同對接力度,在合作辦學、教育交流等方面,爭取北京優質資源向大廠延伸布局,實現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2023年招生。深化與北京優質醫療資源的對接合作,擴大服務范疇,讓更多群眾享受北京醫療衛生服務。深化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體系協作發展,聯合打造標準統一的食品安全、知識產權、企業信用體系。拓展“跨省通辦”和異地“全程網辦”服務內容,實現與副中心的同標準辦理。借助北京環球度假區開業、北運河旅游通航、大運河文化旅游區建設等副中心重大旅游項目實施帶來的吸引力和游客集聚,進一步完善我縣旅游體系建設,推出更多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
三是拉近空間距離。積極對接副中心交通網絡,暢通主動脈,打通微循環,織密交通網,構建互聯互通交通體系。加快新潮白河公路橋建設,與通州同步規劃設計、同步開工建設,實現竣工通車;加快推進京唐鐵路(大廠段)和大廠高鐵站及站前玉蘭廣場建設,確保2022年投用,打造大廠新的城市客廳。爭取北京M101線向大廠延伸,突破交通瓶頸。深化與三河、香河交通對接,全面改造縣域路網體系,完成中軸路橋、新開大街東通等工程,謀劃實施西燕路及西燕路橋等工程,加快形成內通外暢的交通格局。
四是強化溝通機制。精準開展全民服務副中心行動,充分運用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加強區域協調聯動,重點從空間格局、城鄉風貌、生態環境、綜合交通網絡、現代化經濟體系、城鄉公共服務、市政基礎設施、防災減災體系等八個方面,推動與通州的規劃、標準、政策、管控“四統一”。加快構建社會保障互聯互通互認機制,深化聯防聯控、應急管理等安防體系建設。制定新增產業正、負面清單,著力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向大廠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