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員的共同保障下,“相約北京”冰球國內測試活動的比賽近日先后在五棵松體育中心和國家體育館舉行。圖為11月13日,在國家體育館進行的最后一場比賽。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11月10日,“相約北京”冰球國內測試活動海淀賽區的比賽在五棵松體育中心結束。3個比賽日里,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程子航,作為競賽核心區通行控制志愿者站在場邊。盡管背對賽場,看不到精彩的比賽,但在他眼中,“能為北京冬奧會貢獻力量,是最值得的”。
自北京冬奧會賽會志愿者啟動報名以來,報名人數超過100萬,近兩萬人將投入到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志愿服務中。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日益臨近,志愿者在各類培訓活動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測試活動中抓緊熟悉運行規律,迎來飛速成長。青春的風采,期待在冬奧盛會迎來綻放。
設置4個板塊23門必修課程,培訓體系科學系統
由于冰雪運動志愿服務經驗較為缺乏,科學系統的學習培訓體系才能保證冬奧會賽會志愿者的專業性。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經為志愿者規劃了奧林匹克基礎知識、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應知應會知識、志愿服務通識、志愿服務技能等4個板塊23門必修課程,并提供部分選修課程。
“志愿者在線培訓依托北京冬奧組委信息與知識管理平臺開展,每門課程都有配套題庫,志愿者需要學習并通過考試才算完成。”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部長滕盛萍說。
程子航在服務測試活動前,就已完成上線的所有必修課程學習。“之前很少接觸體育領域,這些課程對我的志愿者工作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讓我能更好地解答服務對象的問題,也能妥善地處理一些突發情況。”
線上課程只是通用培訓的一個環節,賽會志愿者最終上崗前,需要經歷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4個階段。為了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還設置了督導評估環節。“如果前4個階段培訓落實不到位,志愿者上崗后就不能及時進入狀態,邊學邊干無法保證服務質量。”滕盛萍說。
結合高校場館開展主題活動,培訓內容豐富多彩
高水平培訓是保證賽會志愿者高質量服務的基礎。目前,各志愿者來源高校和比賽場館紛紛創新培訓模式,通過個性化培訓活動,提升賽會志愿者的專業素質、實踐技能和服務能力。
“冬奧志愿知識大PK”“冬奧志愿技能大PK”“冬奧初心征文比賽”……由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北京團市委、河北團省委共同開展的“奔向冬奧 志愿者在準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會志愿者儲備力量綜合素養提升活動,在北京和河北的志愿者來源高校掀起冰雪運動學習熱潮。
不同高校也根據學校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冬奧主題活動。在中國傳媒大學,應急救護培訓、扶殘助殘培訓、志愿禮儀培訓和體育紀實攝影賞析等活動的開展,保證了志愿者的知識儲備和服務技能;中國人民大學則運用場館仿真系統,進行VR體驗,豐富培訓內容,提升志愿者的能力素質和精神風貌。
張家口賽區云頂滑雪公園聯合志愿服務主責高校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共同開展志愿者培訓、素質拓展和臨時支部團日活動,線上線下結合,不斷拓展志愿者的綜合能力,目前已組織5次場館培訓并完成結業考核。據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志愿者經理劉徽介紹,場館群已結合各志愿者使用業務領域,編制了志愿者場館和崗位培訓實施方案,制定了測試賽志愿者場館培訓課程清單。
“希望利用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讓志愿者理解志愿精神內涵,檢驗培訓效果,為冬奧會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好、服務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賽會志愿者隊伍。”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首都體育館場館(群)運行團隊志愿者經理丁莉婷說。
通過“相約北京”測試賽事活動,鍛煉志愿者隊伍
隨著“相約北京”測試賽和測試活動在北京賽區順利舉行,各場館志愿者工作實現全流程測試,注冊、培訓、管理、激勵、防疫等各個方面得到有效檢驗,志愿者在各自崗位上得到了充分鍛煉。
10月,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51名志愿者進入國家游泳中心,通過一系列培訓與演練,迅速走上場館管理、人員管理、賽事服務、綜合事務、技術、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不同崗位。他們每天5點30分便從學校出發,結束工作返校往往已是凌晨。從清晨到深夜,志愿者始終堅守,用真誠和奉獻展示了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在國家游泳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志愿者進入閉環內競賽核心區,成為中外媒體的“眼睛”,不但保障了遠程采訪的順利進行,還拍攝一手素材并做好分類整理,提供給有需求的媒體。在輪椅冰壺世錦賽舉辦期間,作為唯一能夠進入比賽場地拍攝照片的志愿者,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研究生黃珩說:“看到我的作品,作為送給參賽運動員的禮物,在頒獎典禮前的大屏幕上展示,特別有成就感。”
“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培訓、學習和演練的機會,在體系運轉、人員匹配等方面都收獲了寶貴經驗。”五棵松體育中心志愿者經理陳大鵬曾服務過北京奧運會,“志愿者通過測試活動,感受到冬奧氛圍。我們充滿信心,會以更昂揚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北京冬奧會!”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