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一束陽光,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到教育事業,讓更多的人關注教育,關注我們祖國的未來。”全國模范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先進工作者、模范教師、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教書育人楷模,廊坊市學科名師、最美教師張艷秋說。




在縣城區二小學校的大門口有一面文化墻,上面寫著:我就是一束陽光。建校以來,這已經成為二小人的精神寫照。學校成立之初,張艷秋寫了一首校詩,名字就叫《我就是一束陽光》,詩中飽含了她對這所學校的深情和期待,也詮釋了她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

愛心從教數十載
感化桃李千萬家

“張老師,您還記得我嗎?我是小月啊,當年那個抽動癥女孩!我要告訴您兩個好消息:我的病已經好了,您放心吧!我大學畢業了,現在要結婚了!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因為我想讓我的孩子也做您的學生。”去年學生小月的電話讓張艷秋記憶猶新。

2008年,小月轉學到張艷秋班里。孩子父母拿著一大摞抽動癥、多動癥的診療證明,哭著請求張艷秋照顧好這個有病的孩子。面對這樣特殊的學生,張艷秋沒有盲目地憑經驗進行教育,而是先后掛了三次北京兒童醫院神經科的專家號,向專家求教,加了兩個病友群,向家長咨詢引導方法。

為了小月融入班集體,張艷秋偷偷組織其他同學召開班會商量辦法。在專家指導下,她總結了“三無形”疏導法:無形幫助、無形鼓勵、無形引導,來保護孩子敏感的自尊心。一年里,小月變化很大,病情慢慢好轉起來。小月畢業后,張艷秋開始關注多動、自閉、抑郁等特殊疾病的孩子,用“三無形”疏導法先后幫助6個孩子減輕了癥狀。
沐浴教研灑春暉
高效課堂展風采

參加工作至今,有三種眼神始終鞭策張艷秋奮力前行:一種是學生對知識渴求的眼神;一種是家長遇到教育問題求助的眼神;還有一種是大家看她時熱烈中又帶著審視的眼神。“我從學生和家長的眼神中感受到為人師者的責任和擔當,而大家的眼神則給了我不斷反思和成長的力量。”張艷秋說。

不計辛勤一硯寒,種花容易樹人難。23年的教育經歷讓張艷秋深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學實踐中,她總結出了“情智意”的育人思想:情,達其不憂;智,達其不惑;意,達其不懼。在“情智意”育人思想指導下,她做起了教導主任的工作。


每年張艷秋在為班主任培訓時都反復分享一個觀點:面對任何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都要科學地分析,專業地幫助,而不是用成人的經驗去評判。這些孩子可能是班上的幾十分之一,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唯一,所以要始終懷著一顆仁愛之心把教育做得更專業,幫助他們成人成才。
牢記師者踐初心
不忘教育擔使命

從教23載,張艷秋親歷著教育改革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也從一名美術教師成長為河北省特級教師。一路走來,張艷秋得到眾多的領導和同伴們的指導和幫助,專業化成長讓她的教育生活越來越精彩。

2011年,張艷秋投身到廊坊市名師團,2017年參加了省名師工作室,2020年又成立了自己的市級名師工作室,現在又擔起了廊坊市小學語文兼職教研員的重任,張艷秋帶領著伙伴們一起推動教師閱讀,創辦“語書”欄目,一起研究語文課程,為全國多個培訓項目錄制課程100余節,帶著團隊到省內外進行講課、講座50余次。


2021年7月1日,張艷秋作為全國模范教師代表參加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感受著大會的隆重和萬眾一心的盛況,她和全場一起歡呼吶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