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明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縣工作的總體要求并對全縣各級各部門提出具體要求,今天“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解讀”專欄播發:有效破解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責任感快速沖出重圍。
有效破解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
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責任感
快速沖出重圍
報告指出,大廠近年來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也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主觀問題與客觀矛盾相互交織、互相影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整改主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力破解客觀方面存在的各種難題,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大廠的各項事業破浪前行。
從客觀上看,主要是發展要素制約問題,我縣置身協同發展前沿陣地和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的特殊區位,縣域小、實力弱、話語權不強、承載平臺小、資源制約緊,既面臨著與兄弟市縣一樣的共性問題,也有自身的個性問題。
突出表現為:一是推動協同發展的能動性不強。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還停留在被動落實和執行上級政策層面,隨著“四統一”的深入實施,我們處于“緊箍咒”越念越緊階段,還沒有充分享受與北京協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紅利。同時,還要承擔特殊區位賦予的特殊政治任務。二是經濟增長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原有的開發建設之路已經走不通,原有戰略合作者的建設支撐力量銳減,新的開發建設模式還在探索實踐中。特別是當前,我縣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重重圍困階段,經濟下行、新舊動能轉換等所面臨的壓力尚未得到根本性有效破解。三是產業結構急需調整和優化。雖然目前大廠“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已經形成,但是客觀的看,經濟總量特別是實體經濟總量偏弱,縣域主導產業不強,房地產占比較大的劣勢特征尤為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急需進一步加快,新興產業支撐作用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水平不高,產業鏈不夠健全,對全縣經濟支撐明顯不足。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和本土企業做大做強任重道遠,龍頭企業尤其是具有帶動性、影響力的領軍實體企業極其缺乏,對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極弱。招商引資形勢嚴峻、競爭激烈,還沒有能夠立縣強縣的大企業、好項目,財源稅源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四是發展要素保障趨緊。土地資源方面既有項目用地指標少、落地難、用地貴等問題,難以保障大項目、好項目用地需求;也有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的問題,沒有達到應有的畝均收益。縣域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還不多,金融產品創新還不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需求;以財信集團為代表的縣級投融資平臺起步時間較晚,運營時間短,資產規模小,撬動社會投資、助力縣域經濟發展任重道遠。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同時還存在部分高端人才流失的問題,對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力極其缺乏。五是城市承載力和園區承載力明顯不強。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不高,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短板和弱項。全縣配套服務設施發展不充分,高品質的購物娛樂、商務休閑設施不足,消費外流現象嚴重。特別是高新區的基本公共設施建設還存在嚴重短板,服務和管理水平較低,與人口規模、企業需求、群眾需要還存在較大差距。六是國家級“四塊金字招牌”復檢創建任務艱巨。雖然國家級“四塊金字招牌”創建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廠的知名度,但漂亮“面子”更需要硬核“里子”,國家級榮譽背后是“不將就”的城市建設、公共服務與管理,這既需要持續創建的巨大投入,也面臨著保牌復牌的巨大壓力。
從主觀上看,全縣各級黨員干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在思想、行動、作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思想不夠解放。在各級干部中還存在看攤守業、因循守舊、被動等靠的思想;有些干部對上級政策文件不學習、不研究,不能把上級政策紅利完全轉化為大廠的發展優勢;有些干部思路眼界打不開,不能跳出大廠看大廠,甚至不能跳出部門看全縣,只守著自己的小攤子;有些干部工作思路不清,工作研究不透,習慣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辦法應對新問題。二是創新意識不強。有些干部工作創新的自覺性、能動性不足,缺乏謀事干事的主動性、創造性,缺乏攻堅克難的決心恒心,沒有真正抓住用好重大機遇,大廠在協同發展中處于“白菜心”位置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有些干部創新突破的思路辦法和有效舉措不多,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常借不能違法違規之名,行懶政怠政之實;有些部門和單位工作制度不全,機制運用不活,甚至有些制度形同虛設,造成人浮于事。三是擔當精神不夠。個別干部責任擔當不足,畏難情緒滋長,一事當前首先想到的是這不行、那不行,說不能行的理由多,找行得通的辦法少;有的干部拈輕怕重、挑肥揀瘦,在重大時刻和重要關頭,不是挺身而出、以上率下,而是上推下卸、左右躲閃,不是把困難交給領導,就是把問題甩給下級。四是胸懷格局不大。有的干部存在胸懷小、氣魄小的問題,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和大局;有的干部爭功諉過,見到榮譽就想要,工作出現問題就靠邊站;有的干部眼光小、追求小,滿足于已有成績,看不到別人的發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進即滿、小富即安;有的干部只當旁觀者、不當實干家,自己不想干事,還對別人的工作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五是工作標準效率不高。有些部門工作標準不高,與先進地區、先進單位對標對表不夠,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存在工作湊合、自我滿足、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我糊弄的傾向,而不是追求干到最好、干到一流、干到極致;有些部門對上級政策部署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議而不定、決而不行,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認為對自己不利的就先放一放,看一看再說;有些工作特別是職能交叉的工作,部門之間還存在互相推諉扯皮,甚至互相掣肘等問題。六是工作作風不硬。有些干部工作疲疲沓沓、拖拖拉拉,缺少敢闖敢試、敢打必勝的執著和信心;有些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畏首畏尾、唯唯諾諾,缺少殺出一條血路來的膽略和魄力;有些干部推推動動、撥撥轉轉,缺少事不過夜、案無積卷的干事勁頭;有些干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只干顯績不管潛績,只求表面轟轟烈烈不求效果實實在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