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張娜)她是社區居民口中親切稱呼的“崔大姐”,也是認真履職的縣人大代表。退休后,她仍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以飽滿的熱情為家鄉、為人民奉獻余熱,她就是崔冬麗。
穿著干凈利落,辦事干脆親和,本該過著含飴弄孫的退休生活,可閑不住的崔冬麗選擇開啟人生事業的第二春。
白手起家的居委會,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大到居委會辦公場所的裝修、辦公設備的購置,小到裝修中一個燈光位置的設置,事無巨細,崔冬麗都得親自過問、操心,起早摸黑,往往一忙就是一整天。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但說一千道一萬都要落腳在服務居民上。當有居民提出,社區缺個娛樂的文體場所,崔冬麗就和居委會的成員們一起商量,想辦法騰出一部分空間,又添置上樂器來活躍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之后每天下午,都會有愛好文藝的居民來這里吹拉彈唱。
將心比心,做群眾的貼心人,大家親切稱呼的熱心“崔大姐”就是這么來的。為了方便隨時解答居民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崔冬麗的手機24小時向社區居民開放。
在居民們看來,崔大姐這個社區管家的貼心是體現在一摞一摞七雜八碎的小事上的。居民們記得,暴雨剛過,那個光著腳趟著沒過膝蓋的雨水,來誠實里平房區察看雨情和居民情況的崔大姐;記得,影西里改造中,那個開啟執著“刷臉模式”,頻頻走家串戶做工作,有的戶甚至跑了不下十幾次的崔大姐;還記得,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不落一戶一人,那個不到六點鐘就用小喇叭逐棟樓逐個單元門喊話,嗓子都喊啞了的崔大姐。有的居民心疼地跟她說,你年紀這么大了,干活悠著點兒,有年輕人呢。但崔冬麗不這么認為,她說,我是一名黨員,還是個黨齡38年的老黨員,我不能辜負黨組織的信任,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
2021年5月,崔冬麗來到街道機關負責政法信訪工作。崗位雖然變了,但依然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特別是在當選縣人大代表以后,她就更有了一種使命感,對居民反映的一些現實需求也更加關注。當有居民反映步行街東口的馬路牙石過高影響停車時,崔冬麗立刻進行了實地察看,并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提交給負責部門加以解決。如今,那里的馬路牙石經過調整,群眾停車購物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