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李欣巖)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釋放“協同動能”,深化“協同效應”,做好文旅融合、推動產業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生態文明之城,奮力譜寫爭當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新篇章。
萬物復蘇,春光宜人。漫步星河林海,榆葉梅、蘋果花、紫葉矮櫻、絢麗海棠……各式各樣的花朵千姿百態、競相綻放,擠滿林間路旁,蓄滿春色蕩漾。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綠意爬上枝頭,大廠也在春光爛漫中迎來了八方游客。
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廊道綠化、環城鎮綠化、環京津邊界綠化、名優特新林果苗基地建設、城區綠化、村屯綠化、公園建設等重點工程,持續提升城區森林綠地的生態效應和景觀效果,構建近自然城區森林生態體系。漫步大廠,風光旖旎、美景如畫的潮白河畔,自然清新、涵養宜人的萬畝銀杏林,繁花似錦、詩意浪漫的潮白河櫻花公園,果滿盈枝、芳香四溢的千畝采摘基地,落英繽紛、美不勝收的星河林海……諸多精心打造的景觀工程繪就了一幅幅壯美畫卷,讓我縣成為京津冀地區親綠、親水、親近自然的森林生態休閑旅游勝地。
在古色古香的國京·域見未來戲劇文化體驗中心,一場景泰藍體驗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由景泰藍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場介紹工藝流程、進行示范講解,孩子們倍感新奇、沉浸其中。
我縣擁有悠久的景泰藍歷史和完整的景泰藍產業體系。2014年,“景泰藍制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大廠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景泰藍之鄉”榮譽稱號,景泰藍成了我縣名副其實的文化旅游名片。
如今的大廠,擁有京東工藝品、京銳景泰藍、春霖工藝美術廠等成規模的景泰藍制作企業14家,專業技師500余名,產品質量問鼎全國頂尖水平,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出口中東、東南亞、歐美等地區的幾十個國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占國內市場份額一半以上。
項目建設、產業布局,功能再延伸。域見未來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0億元,是我縣積極承接以京劇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疏解項目,主要圍繞戲劇文化核心主題,融合康養文化、旅游產業,整體規劃戲曲文旅、生態頤養、親子農旅三大功能片區,打造“文化+旅游+康養”為核心的戲劇全產業鏈、康養文旅目的地。項目建成后,每年預計可吸引國內外游客約200萬人次。
深耕“產業鏈”,織密“交通網”,下好“生態棋”,打好“公服牌”,大廠將自覺置身協同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突出一體化強品質,奮力譜寫爭當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