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0多人的小山村,人人都是防汛“土專家”,只要警報一拉、喇叭一響,不用人教,大家自然知道去哪兒避險。在經歷了河北今年最強降雨的臨城縣梁家莊村,無一人傷亡,“土專家”們可是大顯神通。
村民代表郝愛朝告訴記者:“1963年的洪水我經歷過,1996年發(fā)洪水的時候我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所以我對這個汛情的判斷特別有經驗。第一,水流忽然變大;第二,顏色由清變渾;第三,聲音里夾雜著石塊碰撞聲。一旦發(fā)現這些信號,我就馬上挨家挨戶通知村民轉移。”
梁家莊村地勢低洼,一條河流穿村而過,每年應對汛情是村民們必不可少的考驗。
“除了經常性地舉辦防汛演練,讓大家掌握避險技能,防汛物資也必不可少,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手搖警報、沙袋鐵鍬,最牛的是這個衛(wèi)星電話,它可以在沒有信號的情況下,通過衛(wèi)星與外界聯絡。我們還走訪了村里的老人,向他們了解1963年洪水時村里的安全區(qū)域,合理設置避險點,確保村民安全轉移。”梁家莊村包村干部郝志彬介紹道。
防汛知識口口相傳,防汛技能年年拉練,汛情雨情時時掌握。經歷了今年這場最強降雨,梁家莊村人的防汛經驗值直接拉滿。
你以為就這些?看看這十年前超高標準建設的護村壩,歷經2次超大洪水依舊堅固,還有漫山遍野超過90%的綠色植被,牢牢守護著家鄉(xiāng)的水土。兩小時完成全村人安全轉移,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梁家莊村“土專家”們的經驗,也許能夠給其他地方帶來啟發(fā)。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