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險預賠,是保險機構推出的一項賠付機制,對初步確定遭受損失的投保種植戶,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賠款。這讓不少這次在洪澇災害中受災的農戶吃下了“定心丸”。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各地為全力推動復工復產想了很多好辦法,衡水市就開通了保險預賠付的綠色通道。
饒陽縣故城村的葡萄大棚都投保了農業險,這次受積水影響,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失。接到報案后,保險公司迅速成立查勘小組,聯合農業專家全面開展查勘定損工作。考慮到恢復、重建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在第一次查勘后,就根據預估的損失,及時進行了預賠付。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衡水監管分局保險機構科科長張彥強說:“對損失相對確定的案件,盡可能提高賠付標準,力爭一周內達到30%以上。對于暫時難以理賠查勘定損的案件,結合實際,預付賠款,原則上賠付比例不低于60%。對于承保農作物損失率達到80%(含)以上的,視同全損進行賠付?!?/span>
村民李敬變家的10多畝大棚葡萄被暴雨淹沒,正當發愁時,保險公司拿出了預賠付的機制,很快她的銀行卡就收到了27000元的預賠付款。
“昨天人保下來摸底了,今天早晨就到了賬了,沒想到賠付款下來得這么快。”村民李敬變說。
保險公司還會進行第二次查勘、定損,并進行最終賠付,按照定損的賠付額度,補足預賠付不足的部分。
目前,衡水已有4180萬元的保險賠款發放到了像李大姐這樣的農戶手里,幫助受災農戶恢復農業生產和災后重建。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