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也能掙錢?你還別不信,在承德,不論是森林、濕地還是草原,這里的一草一木不僅靠“呼吸”掙到了錢,還做成了“大買賣”。
前不久,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在承德市舉辦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現場就實現交易額2600余萬元。
剛剛提到的“呼吸”其實就是指“碳匯交易”。像鋼鐵、水泥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戶都要通過買“碳”來抵消工業排放,確保實際碳排放量符合規定。
承德森林資源豐富,總量華北第一,國有林場資源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有了這樣的“好底子”,吸收的二氧化碳自然就多,再將它們申請為碳資產進行賣“碳”,一筆完美的碳匯交易就完成啦。目前,承德市已累計碳匯儲備500萬噸,實現交易量80余萬噸,交易額4000多萬元,占全省的87%。
經濟效益有了,生態效益自然更突出。以塞罕壩機械林場為例,塞罕壩百萬畝人工森林生態系統,每年可為灤河、遼河下游地區涵養、凈化水源1.37億立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可供近200萬人呼吸。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在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全國共有5個城市獲得“2023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承德位列其中。賣好“碳”,護好城,咱承德真正做到了點“碳”成金!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