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有資料顯示,我國骨關節炎患者已過億,60歲后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骨關節疾病,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主任醫師介紹,膝關節是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之一,因此如何保護好膝關節的健康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
關節炎≠骨關節炎
“很多人一提到關節炎就以為是骨關節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王睿指出,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多見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發在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
有無關節炎,記住五個字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關節炎呢?王睿介紹,初步的判斷可以用五個字來參考:
“紅”: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腫”:這是關節炎的常見癥狀;“熱”:由于關節血相對較少,正常摸起來應該是涼的;“痛”:這是關節炎的主要表現;“阻”:關節炎發作時,會引起關節組織周圍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阻。
專家提醒,關節炎患者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如保守治療后癥狀仍無改善,或伴隨下肢畸形,需要手術治療。
保護膝關節不等于多休息少活動
對于很多人疑惑的到底運動和久坐哪個更傷關節的問題,國外醫學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的一篇文章告訴了我們答案:休閑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所以常坐不跑以及過高強度的跑步都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休閑跑步的人群中患病率最低。”王睿建議,對于普通休閑跑步的老百姓來說,跑步運動是有利于關節健康的。
此外,專家指出,生活中保護關節還要注意的三個方面:
1.勞逸結合,避免關節的過度使用。
2.注意減肥,避免長期超重。
3.注意保暖,避免寒涼之邪侵襲關節。
王睿提醒,如果關節炎的癥狀比較嚴重且符合手術指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中,關節鏡手術適合較年輕、診斷為膝關節游離體或半月板撕裂的患者,而膝關節周圍截骨術則適合膝關節力線不佳的單間室骨關節炎患者。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