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態。然而,長期熬夜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嚴重的危害,其中,心臟“受傷”尤為明顯。
心臟的作用是將血液推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供應氧及各種營養物質,同時帶走組織細胞的代謝產物,使組織器官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個成年人心臟的體積和拳頭大小差不多,重量為230~280克。心臟個頭雖小,能量卻巨大: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心率為60~100次/分,心臟每次泵血大約70毫升,每分鐘可以泵出5.7升血液,一生中泵出的血液可達18萬噸。
熬夜易引發心律失常
近年來,有關年輕人猝死的報道時有發生。據統計,其中約八成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熬夜是一個重要推手。
每個人的作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身體各臟器也有著自身的晝夜節律,這種節律被叫做“生物鐘”。同樣,心臟也有自己的晝夜節律。
既往人們認為,心臟的晝夜節律主要是依靠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來調節的。交感神經興奮能使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副交感神經興奮能減慢心率、降低體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相互平衡、相互制約,形成了心臟獨有的生物鐘。
然而,新近的研究發現,人的心臟也有自己的“意志”,即使在自主神經被完全阻斷的情況下,心率也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發生變化。這證明心肌細胞能夠進行自主調節,以此來保持晝夜節律。
在夜晚,心臟調節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心率減慢),心肌細胞依從自身獨立的生物鐘運作,將細胞興奮性逐漸降低。然而,熬夜時,人體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并對心臟傳出興奮性信號。兩種不同的信號“對抗”著指揮心臟,無所適從的心臟就容易發生心律失常。2021年,美國醫學類雜志《心臟與循環生理學》刊發的一項研究證實,健康成年人長期睡眠不足會引起心律模式異常。由此可見,長期熬夜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導致心臟功能障礙甚至猝死。
熬夜加重心臟負擔
長期熬夜還會使血壓晝夜節律改變,甚至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加重心臟負擔。
一般來說,人體的血壓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長期熬夜會使這些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誘發高血壓,或導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難以被控制。而長期血壓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肌細胞肥大、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擴大以及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等,從而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進展為心力衰竭。
熬夜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如前所述,長期熬夜會導致心臟的生物鐘紊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節平衡被打破。此外,長期熬夜還會引起機體內分泌系統紊亂,如腎上腺激素和皮質醇激素水平增加、脂質代謝異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血液黏稠度增加等,進而誘發或者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我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長期、頻繁夜生活和工作能夠顯著增加人們患冠心病和房顫的風險。
與此同時,人們在熬夜時還常常伴有抽煙、飲酒及大量飲用咖啡等不良習慣。這些行為不僅會使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度加強,還會促進炎癥因子分泌,誘發斑塊破裂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
除了“傷心”,長期熬夜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損傷。例如,熬夜傷肝已被大眾所熟知。熬夜與腫瘤的發生也有著密切聯系。早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把“熬夜”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與高溫油炸食品同屬一類。
熬夜后有補救辦法嗎
熬夜后首先應科學補覺。如果前一晚熬夜時間較長,建議第二天上午充分補覺,但午飯后不建議繼續補覺;若前一晚熬夜時間不長,適當補覺或用打盹方式補覺即可。其次,熬夜后應科學飲食。熬夜后的早餐很重要,不能為了補覺選擇不吃早餐,早餐種類以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為主,盡量避免高糖食物。熬夜后的科學運動也是必要的,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如瑜伽、散步等。最后,熬夜后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冷靜與情緒平衡。
熬夜后切勿過度補覺!補覺不是越多越好,若補覺過多反而容易加重心臟及機體其他臟器生物鐘紊亂,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此外,熬夜后謹慎飲用提神飲品,如咖啡、濃茶等,盡量避免吸煙和飲酒。熬夜后也不宜劇烈運動。熬夜后的心臟處于高負荷狀態,此時劇烈運動容易誘發心律失常。
總的來說,夜晚是人體修復的重要時間,大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正常的晝夜節律。切不可做一個晝夜顛倒的“傷心”人。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