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站上創新的“C位”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系列談③
企業對技術前沿的嗅覺最為靈敏,應對市場變化的危機意識最為強烈,天然是創新創造的主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就要讓企業站上創新的“C位”,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創新,本身也是經濟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聯。恩格斯曾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企業既是生產者,又是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使用者;既是創新主體,也是成果轉化載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是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有人曾把深圳創新成功的秘訣歸結于“4個90%”:90%以上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職務發明專利來自企業。這印證的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有力說明了企業在創新中的重要性。
增強企業創新主導權。在一些地方的傳統觀念里,企業是生產經營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才是科技創新主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研發話語權和主導權偏弱的情況。增強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權,能夠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更好地實現“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2021年,樂凱公司在研發抗蝕干膜時遭遇瓶頸,通過“揭榜掛帥”機制與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經過聯合攻關,新產品的曝光能量、解析度等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充分發揮了企業創新“出題人”和“閱卷人”的主導作用。
提升企業創新硬實力。一個地方的發展質量,要看當地企業的發展水平;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要看技術和產品的“含新量”。不掌握核心技術,企業就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晨光生物科技集團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自主研發了連續皂化結晶工藝、全自動固液連續分離工藝等,實現了從萬壽菊顆粒直接到葉黃素晶體連續化生產,首創了辣椒紅色素連續提取分離技術,帶動了我國植物提取行業實現從“跟跑”到“引領”的根本轉變。
加大企業創新保障力。創新是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保障。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完善保護創新的政策制度,企業才想創新、能創新、敢創新,才能全心全意去創新。一段時間以來,我省持續營造有利于普遍技術進步的良好環境,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應享盡享,充分激發了廣大企業家的創新意識。2023年,我省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戶數和金額持續增長,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國第一方陣,26家企業上榜全國民企研發投入500強,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2萬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企業站上“C位”,在科技創新中當主角、挑大梁,創新的果實一定能結滿燕趙大地,河北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的動能一定會更加強勁。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