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人乱精一区二区视频密-国产乱码在线精品可播放-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天天操狠狠-天天操国产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07:19:19
京東新城歡迎大家投稿來信,郵箱(dcxmt2018@163.com)

關注微信

掃碼關注
發布投稿
歡迎大家投稿來信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科技賦能,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來源:京東新城(轉載需注明出處) 日期:2024/8/8  點擊:195
責任編輯:劉冠英  


5.JPG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工作人員在試驗田測量土壤含水量。 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昔日“不毛之地”,今朝綠意盎然。8月3日,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的鹽堿地里,一株株玉米長勢喜人。

 

站在地頭,后仙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志亮說:“鹽堿地上種糧食太不容易了,原先畝產只有幾十公斤。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國家投入多了,新技術用得多了,糧食產量也上去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國鹽堿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牢記總書記囑托,河北省堅持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把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擺上重要位置,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政策保障、科技支撐、試點引領,充分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加強鹽堿地綜合利用和改造提升,昔日“十年九不收”的鹽堿地漸成沃野良田。

 

治水改土——分區分類開展鹽堿耕地治理改良

 

在滄州市,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它被稱為“地球之癬”,治理難度大。位于這里的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是“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的核心技術發源地,長期致力于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

 

“過去主要通過修水渠、挖排水溝等措施,以強灌強排的方式淋洗地表鹽分,投入成本高,淡水消耗量大?!敝袊茖W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副站長郭凱說,滄州瀕臨渤海,雖然淡水資源缺乏,但富含淺層地下咸水。他們成功研發出冬季咸水結冰灌溉改良濱海重鹽堿地技術,利用15克/升的咸水,實現了耕層土壤鹽分由10克/千克降低至3克/千克,保證了棉花、油葵、甜高粱、甜菜、枸杞等作物的正常生長。

 

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河北鹽堿地主要分布于濱海地區、黑龍港流域和壩上地區,喚醒這一“沉睡”的后備耕地資源,將加快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對于水稻,水不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控鹽控堿的重要手段。依托自身優勢,唐山市曹妃甸區通過引水灌溉、排鹽淋堿等舉措,讓土地鹽堿程度由重度鹽堿改良為輕度鹽堿,實現生長季節土壤可溶性鹽含量小于0.15%。

 

多管齊下,昔日“沉睡”的鹽堿地被激活。據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北堅持治水與改土協調推進,分區分類開展鹽堿耕地治理改良。在黃驊、海興、曹妃甸、沽源等13個縣(市、區)完成18萬畝鹽堿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增施有機肥、配施土壤調理劑、秸稈還田、綠肥種植、旱堿麥—苜蓿糧飼輪作等技術,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鹽堿耕地保水保肥能力。

 

通過田塊整治和培肥地力,河北省鹽堿耕地灌排能力明顯改善,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7克/千克,土壤pH值平均降低0.05,耕地質量年均提升0.13個等級,耕地產出能力明顯提高。


6.JPG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工作人員在挑選油葵種子。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選育良種——一批耐鹽堿作物新品種加速推廣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探索鹽堿地改造的同時,科技工作者也在“以種適地”上不斷嘗試。

 

7月10日,回顧今年結束的麥收季,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李子札村種糧大戶張志清很滿意,他種植的3600畝旱堿麥再次豐收,平均畝產超過300公斤。

 

李子札村遍地是鹽堿地,土壤鹽分含量高。曾經“收麥子用手拔,種一瓢收一斗”,一畝地打一百來斤糧,如果年景不好,麥種都收不回。

 

“以種適地”才能打好豐收基礎。張志清種植的麥種是“捷麥19”,該麥種抗旱、耐堿、耐寒、產量高,在滄州濱海鹽堿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為降低鹽堿對小麥產量的影響,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不斷進行良種選育工作,先后培育了“冀麥32”“捷麥19”“捷麥20”等耐鹽堿、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在捷麥系列之外,“小偃60”“滄麥6002”等抗鹽堿優良品種也相繼由各科研團隊選育推出,成為生長于廣闊鹽堿地上的“新希望”。

 

選育耐鹽堿作物品種、發展鹽堿地種業是破解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難題的關鍵。河北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完善旱堿麥等現代育種技術體系,建立耐鹽堿作物種質資源圃,收集鑒定耐鹽堿種質資源,創制特色優異新種質,篩選出旱堿麥、耐鹽水稻、莜麥、藜麥等成熟品種,分區分類進行推廣。

 

冀北壩上地區屬高寒半干旱區,這里的鹽堿地,也因新品種推廣漸成“米糧川”。7月31日,在張北縣饅頭營鄉李森林村養谷厚道種植基地里,向日葵、燕麥長勢正好。

 

“我們通過田間品種篩選試驗后,選育出適合鹽堿地生長的適生農作物品種?!别B谷厚道種植基地負責人秦文斌介紹,圍繞提高鹽堿地農作物成活率,他帶領團隊快速修復鹽堿地生態系統,篩選向日葵、燕麥、藜麥、胡麻、甜菜等糧經作物,同時引進耐鹽堿且經濟價值高的鹽堿地特色農作物,優選出一批適宜于冀北壩上地區的耐鹽堿農作物良種。

 

破解“鹽堿地不出糧”難題,河北不斷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推進耐鹽堿作物育種創新攻關,加快突破性新品種選育。支持市場占有率高、經營規模大的優勢種業企業開展耐鹽堿作物“育繁推一體化”生產,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

 

精深加工——鹽堿地土特產有“顏”又有“料”

 

發展精深加工,把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從“農田”推向“餐桌”,是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的關鍵一環。

 

旱堿麥,“種”與“用”都是大文章。在黃驊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的制粉車間里,一排石磨面粉機正在運轉。

 

“旱堿麥生長周期長,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含量高,我們以黃驊旱堿麥為原料生產的中高檔石磨全麥面粉賣得特別好?!秉S驊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玉城說,他們不僅推出了多款全麥面粉,還在面粉基礎上推出了面花和全麥面包、掛面、餅干等食品,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旱堿麥面花饅頭出鍋啦,趁熱味道更香?!苯?,在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后仙莊村的黃驊面花非遺工坊門口,村民們大聲招呼著,讓游客品嘗十二生肖面花、千層饅頭的同時,邀請其參觀村里的面花制作非遺展室。如今,面花饅頭成了滄州的又一個特色產品,除在當地商超進行售賣,還大量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麥香、稻香從鹽堿地里飄出,牧草、林果等在鹽堿地里生長……今天的鹽堿地里,土特產有“顏”又有“料”。為拓展多元食物渠道,河北堅持糧經飼統籌,因地制宜分類利用鹽堿地,向鹽堿地要來的食物豐富了城鄉居民的餐桌。

 

在樂亭,“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讓這里的鹽堿地不僅實現水稻豐產,還能放養螃蟹、小龍蝦。

 

在海興,因當地鹽堿地富含鉀等元素,種出的“有機堿梨”酥脆多汁,特別爽口。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喚醒“沉睡”的資源,鹽堿地變化悄然發生:旱堿麥、耐鹽水稻、耐鹽堿苜?!洝鞍谆ɑā钡呢汃ね恋?,逐漸變得“金燦燦”“綠油油”。鹽堿地正在變成新糧倉。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