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奇怪不!一個大山深處70歲老農民的朋友竟然有這么多!翻開老張的朋友圈,專家、畫家、攝影家、作家,全都來找他。
朋友圈的主人公張鶴珊是河北秦皇島海港區駐操營鎮城子峪村村民。1978年,他開始自發守護長城;2003年,他成為全國首批長城保護員。
秦皇島市海港區城子峪村村民張鶴珊:“腳下這條山路,我巡查長城已經走了46年,我穿壞的膠鞋400多雙。現在,我守護這段長城里面有23座敵樓,哪個敵樓上少了一塊磚,動了塊石頭,我都能看出來。”
張鶴珊守護長城一干就是46年,從小張變成了老張頭。在他還是小張的時候,“朋友”可沒這么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村民常靠挖野蝎子、挖藥材補貼家用,還有人將長城磚拿去砌豬圈,張鶴珊總是不留情面地阻止,為此沒少得罪鄉里鄉親。
秦皇島市海港區城子峪村村民張鶴珊:“一個是挖藥材、一個是放羊的,那都是我的死對頭,那年代,特別是放羊的,他把羊群趕到長城上去,他往上趕,我往下趕,我倆老打架。”
2003年,秦皇島在全國首創長城保護員制度,有了這個身份,張鶴珊保護長城的勁頭更足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長城,張鶴珊還出了兩本書,專門講述長城民間故事。長城保護好了、宣傳好了,來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當地旅游和餐飲業有了很大發展。鄉親們也開始認可老張的做法,自發保護起了長城。
秦皇島市駐操營鎮董家口村村民孫志偉:“現在經過旅游開發,村里有20多家農家院,以前,咱哪能尋思借助長城開發旅游啊。”
靠著保護長城出了名,全國各地的游客和驢友專門找上門來,請老張做導游,聽他講長城故事。現在,還有各地的專家學者專門來向這個長城“土專家”請教,甚至很多外國游客也慕名來到老張家里。在保護長城的這條路上,老張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啦。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