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哪條路光顧得最多?我猜很多人的答案都一樣。沒錯,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只要您有手機,只要您上網,那您就是這條高速公路上的“駕駛員”,就不能忽視行走在無限虛擬空間中的網絡安全。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9月8日,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河北活動在雄安新區啟動。據了解,本次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從9月9日持續至15日。從2014年開始,這已經是我們國家第十一次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了。
近年來,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提高了網絡安全的保障水平。比如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等。
當然了,法律條文看上去還是有些枯燥。那么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保障網絡安全該如何具體操作呢?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網絡風險,我在這兒也為您奉上一些“干貨”,具體來說,就是“三個經常”,與“五個不要”。
“三個經常”主要是針對咱們手機硬件來說的:第一,經常更新軟件,及時安裝系統和軟件的安全補丁;第二,經常更改密碼,并且避免在多個平臺使用相同的密碼;第三,經常備份信息,定期備份重要文件和數據,對于目前非常流行的云存儲服務,盡量設置復雜密碼和雙重認證,確保數據的安全。
除了手機硬件之外,咱頭腦當中的“防范軟件”,也就是網絡安全意識,也絕對不能少,要做到“五個不要”:
第一,不要曝光個人信息。網絡是公共空間,事關個人隱私的照片、證書、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不要隨便暴露。
第二,不要點擊釣魚鏈接。以免不法分子假冒銀行、學校等官方機構,以“重要通知”“賬戶驗證”等名義誘導用戶點擊帶有病毒的網址鏈接,竊取個人信息。
第三,不要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或者陌生WIFI。防止手機后臺遭遇非法入侵,導致支付密碼等重要數據被竊取。
第四,不要輕信天上會掉陷阱。什么免費了、中獎了、秒殺了、搶紅包了、送贈品了,這些看似免費的午餐,沒準才是最昂貴的。
第五,不要隨便轉賬。接到可疑的短信、電話、郵件等,只要涉及到資金往來,最好直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或者跟當事人直接聯系。畢竟時代發展日新月異,連AI換臉都不是什么高科技了,如果有人存心給您下套,那不提高警惕還真是在劫難逃。
總而言之,在如今這個人手一部手機,人人上網沖浪的年代,網絡安全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正如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只有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攜手共筑網絡安全防線,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網絡時代的便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