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天山深處,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鐵門關醫院。這里有14個臨床醫技科室、五大醫療中心,每天的門診量200多人,甚至吸引了喀什、和田等地的患者不遠千里前來就診。很難想象,這里曾因環境簡陋、設備陳舊、人才匱乏等原因,連續十幾年不做一場手術。
一家普通醫院變身為一座以骨科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背后,正是河北醫療援疆新模式的成果。2019年9月,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正式托管,鐵門關醫院開啟了煥新之路。門診綜合樓、骨科大樓等拔地而起,高速CT、血管造影機等先進醫療設備提質升級,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知名專家坐診、骨科“尖刀”科室成立、全國知名骨科專家來院開展手術示教……短短幾年間,鐵門關醫院煥然一新。
患者家屬陳紅艷說:“我們一個月以前在蘭州那邊看醫生,醫生建議我們做保守治療,但沒有緩解膝蓋疼痛感。最后我們來到了鐵門關醫院,這邊醫生拍完片,認為膝蓋磨損度還是挺厲害的,建議我們做置換(手術),而且術后的第三天,我們也是正常下地了,為我們河北的醫生點贊?!?/span>
為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來自河北的援疆專家手把手幫帶當地醫生,將先進的醫療理念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醫護人員。
河北援疆專家、鐵門關市人民醫院院長朱煉說:“我們不但要給現階段當地老百姓做好醫療服務,更重要的一點是把當地醫生的手術水平、醫療水平帶起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技術人才、技術團隊,這才是我們對援疆作出的更大貢獻。”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