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雁南飛,在這個候鳥遷徙季,觀鳥愛好者們去哪兒了?滄州南大港!河北新聞聯播報道,滄州南大港持續優化濕地生態,打造候鳥棲息地“生態名片”。這里每隔5-10天,就會有一批新的候鳥前來,堪稱候鳥的“網紅客棧”!
能讓挑剔的鳥兒們落腳,南大港可不一般。這里擁有環渤海生態區內保存最完整的沼澤濕地生態系統,能給鳥類遷徙提供充足食物和安全棲息。向南望,沼澤中一米多高的蘆葦密密匝匝,是青頭潛鴨等游禽的絕佳保護地;往北看,淺灘和茂盛的鹽地堿蓬又成了天鵝等涉禽的理想家園。據統計,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271種鳥類,每年途經此地的旅鳥種類高達152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白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16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
這么多的候鳥“雁過留名”,南大港怎么做到的?可不能全憑眼看。保護區內安裝了3套聲吶系統,能收錄鳥的叫聲,自動比對系統內1569種鳥叫;還有許多高清攝像頭,拍攝到飛過的鳥類也會由AI自動比對。靠著“千里眼”“順風耳”,鳥類的數量、品種都能心中有數。2019年至2023年,南大港候鳥數量4年間增長了4倍,達到10萬余只,這都有科學觀測“實力背書”。
候鳥“滿意”,南大港受益。今年7月,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這里更加名聲在外,迎來新的觀光高潮。當地還計劃發展觀鳥研學、濕地觀光、康養度假業態,讓“鳥類天堂”越叫越響!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