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車看燈”,現在“燈看車”。在張家口城市的142個交通路口,早高峰的紅綠燈時長與平峰時不一樣,因為這些路口的交通設備都擁有“智慧大腦”。有了它們,每個路口的通行效率平均可以提高13秒。這就是算力的應用場景。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河北省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在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上,廊坊市、張家口市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
河北算力為啥“跑”得這么快?首先是動手早。早在2009年,大多數人還不知大數據為何物時,廊坊就抓住北京大數據產業溢出的機遇,規劃了大數據產業園,吸引了一批企業聚集,占據了京津冀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高地。
再就是自然條件好。秦淮數據2017年來到張家口懷來縣,是第一家落戶懷來的數據中心。他們之所以選擇懷來,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自然條件。張家口年平均氣溫6℃左右,空氣濕度低、質量好,可極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而且這里有大規模的風電、光電,為大數據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綠電供應,是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也為河北算力發展加了一把勁。隨著京津算力需求的不斷增大,環京的河北擁有率先承接京津大數據產業外溢的優勢。
比如位于張家口懷來縣東花園鎮的東花園大數據產業園,距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直線距離只有50公里。園區接入了智能城域網、泛在接入網、光傳送網等算力承載網絡,能實現時延降至2毫秒以內,打造出“身臨北京”般的極速網絡體驗。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