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能黃驊港務公司今年又放“大招”,上新了國內首套散貨港口智能生產操作系統——CE-TOS。這個系統可不簡單,它是智慧港口建設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
為啥這么說?因為這個系統擁有設備層、協同層、調度層、計劃層、規劃層五層架構,實現了港口群協同、港內計劃、調度、設備運行等全環節貫通,簡單理解就是適應性強、自主可控、更加智能。
參與系統研發的技術員趙德林告訴我們,以前,煤炭裝卸作業翻、堆、取、裝4種設備雖然都實現了自動化,但屬于“各干各的”,完成一個作業流程需要多個操作步驟和大量的人工溝通。有了CE-TOS系統,只需下達一個生產指令,各設備就能自動完成各項生產作業任務,無需人員操作和溝通,一下節省了十幾個操作步驟,整個生產作業線絲滑又順暢。按黃驊港三期卸車作業線每天卸車70列算,每月就能節省140小時的用時,厲害吧?
“目前,這個系統已在黃驊港務及泉州電廠碼頭推進實施,后續將在港口產業進行推廣應用,為港口產業的標準化生產運營提供有力支撐。”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科技信息中心技術員趙德林說。
河北新聞聯播報道,黃驊港已正式啟動智慧港口項目建設,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創新技術,對港口建設、運營、管理等進行全方面管控。以科技賦能港口智慧,讓港口像人一樣會思考、會決策。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