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無人機航拍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河北日報記者 劉光昱攝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個個重大疏解項目勾勒出雄安嶄新圖景;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匯聚起未來之城的創新動能;容東片區、容西片區宜居宜業,彰顯著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競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彰顯新優勢,一座新城拔節生長、可觸可感。
行走在雄安大地,目之所及,處處涌動著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承接疏解,這個新家凝聚力越來越強
雄安新區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這是建設雄安新區的初心和使命。
對于疏解單位和疏解人員來說,雄安,是一個嶄新的家。
2024年,隨著雄安扎實推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新家越來越熱鬧。
10月14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星網”)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雁翎大街辦公樓正式辦公,標志著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全面遷駐。
中國星網的“安家”,點亮了新區空天信息產業鏈條上的一顆“主星”。上游的衛星和火箭設計及制造,中游的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服務,下游的數據應用和通信運營……圍繞這顆“主星”,空天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
截至目前,58家空天信息領域企業落戶雄安,使得新區的空天信息產業呈現“群星璀璨”的絢爛圖景。
與中國星網一街之隔的“鄰居”,是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該產業園是雄安新區啟動區首個開工、首個入駐的市場化疏解項目,于今年5月正式投運。
無人機飛行控制平臺、衛星手機、量子加密對講機、量子云印章、AI數字人……走進位于園區的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館,一項項“黑科技”令人眼界大開。
“智能、便捷、現代化,這是我在園區工作最大的感受。”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職工賈夢霜,見證了園區從一片工地,到大廈落成,再到打造一個個智能場景,人氣越來越旺的過程。她說,園區正持續迎來科技企業入駐,未來辦公人員數量將有6000人左右,大家將在這個“新家”努力奮斗,研發出更多先進技術成果。
讓疏解人員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這個新家的凝聚力才能越來越強。
建立“指揮部+管委會+工作專班+綜合服務中心”的承接疏解工作機制,為疏解單位提供從注冊、供地,到審批、建設,再到竣工、投運的全過程服務;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加快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疏解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醫保待遇、住房公積金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打造京雄同城化的優質高效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有172項政務事項實現京雄“同城化”辦理,277家疏解單位及配套服務單位約1.95萬人在新區參加職工醫療保險。
一年來,雄安新區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讓疏解人員在新家暢享便利,收獲溫暖。
12月17日早上7點,迎著冬日的朝霞,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職工王新鵬帶著兒子張翊弛,從位于中交啟園小區的家里出發,僅用了5分鐘,便到達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門口。
“送完孩子,我只需要5分鐘就能到公司。”王新鵬說,兒子在雄安史家胡同小學上一年級,學校開設了擊劍、博悟等豐富多彩的課程。新買的房子有140平方米,小區附近有童趣園公園,有滑梯、秋千和塑膠步道。
“在雄安真正體會到了‘15分鐘生活圈’的便捷和舒適。”王新鵬說,這讓她確信來雄安是一個不會后悔的選擇。
集聚要素,這片熱土創新力越來越足
歲暮天寒,難擋一片求職熱情。
12月14日,雄安新區舉辦人才智力交流暨大型招聘活動,新區及京津冀160家用人單位共發布人才需求崗位7600多個,需求方向集中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金融、經濟等領域。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100多所重點高校的數千名人才現場參會。
當下,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階段的雄安新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與人才一同集聚而來的,還有技術、項目、企業等創新要素。
2024年,“雄才十六條”深入實施,新區進一步完善產業支持政策,舉辦百家科研院所、百所知名高校和萬名首都大學生雄安行系列活動,人才、技術、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紛至沓來,這片熱土創新力越來越足。
今年5月,雄安重大裝備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雄安高新區注冊成立,隨后入駐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
作為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王華明院士創新研發團隊發起設立,與北航共建并專業化運行“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目前,該公司已完成辦公區裝修,3D打印設備已經投產運行。
招新引優,新區這片熱土的創新力越來越足。
11月28日,梅卡曼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的總部正式揭牌投用。該公司由清華海歸團隊創辦,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指導,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落戶雄安后,公司創始人兼CEO邵天蘭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公司與雄安集團、科大訊飛、大界機器人等多家知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雄安新區中關村機器人產業聯盟,未來將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合作,推動“AI+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
各類創新要素集聚的背后,是扶持政策的“大手筆”——
2023年11月,雄安新區一攬子推出“雄才十六條”,積極引進頂尖科學家到雄安工作,給予2000萬元至5000萬元科研經費;對高端高新產業領域技術研發等特殊崗位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給予“特崗特薪”待遇,每年按照年薪的50%至100%給予獎勵;對企業引進的世界技能大賽、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和全國技術能手,給予20萬元至100萬元補貼……
一年來,多個頂尖人才團隊項目、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產業化項目、高水平創新平臺落地雄安;中國大唐科技創新公司等一批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設立,疏解人才加速導入。
宜業宜居,這座新城幸福感越來越高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人民,就是一座城市的根。
拔節生長的“未來之城”,深深烙印下“人民”二字。
一年來,雄安新區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在深化改革中推進民生保障各項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住有所居,是人民幸福的一個重要基點。
“來到雄安,再也沒有漂泊感,租房也能安放心靈。”這是許多“新雄安人”共同的感受。
從意大利留學回國的90后女孩曲明月,就在租來的房子里享受著生活的“小美滿”。
走進她租住的華望城市場產權保租房公寓,一股“元氣少女風”撲面而來,清新的照片展示板靠在墻上,小玩偶排滿浴室柜,空調、智能電視等家電設施一應俱全。在這套76平方米的房子里,曲明月下廚烹飪,跳健身操,跟養的小貓“哭包”玩耍……日子過得充實而美好。
“從小區到公司只需要5分鐘,很多公司同事和朋友都住在這個小區,這里就是我們的家。”曲明月說。
長租即長住,長住即安家。在雄安,這絕不只是一句“口號”。
雄安新區深入實施“租售同權”制度,給承租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踏實感。承租人只要提供住房租賃合同備案信息,在子女入學、綠色通道辦理居住證、積分落戶加分項、公積金租房提取方面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截至目前,已有3500余戶家庭憑備案租賃合同為子女辦理入學手續。
“老雄安人”的臉上,同樣洋溢著幸福生活的喜悅。
雄安新區持續穩妥推進回遷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十批次回遷安置住房交付,累計安置回遷群眾十多萬人。
告別低矮破舊的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回遷居民不僅有了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12月16日,雄安新區雄東片區雄業創工坊內,31歲的梁玲玲正在工位上組裝拉桿箱配件。
“我家就在附近的雄東安置區遠航坊小區,走路不到10分鐘就能來上班,非常方便。”梁玲玲說,在這里上班幸福感很高,不僅每月有固定收入,還能照顧家里,不耽誤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在雄安,孩子們可以在社區免費參加少兒書法公益課、繪本派對等課程,寒暑假可以免費托管,周末可以參加少兒足球比賽;老年人可以在養老驛站下棋、打球,與三五好友一起唱歌、跳舞,可以在社區食堂吃飯并享受折扣優惠,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出行……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的免費托管服務實現寒暑假全覆蓋、城鄉全覆蓋、中小學全覆蓋,共服務新區1萬余個家庭;容東片區5家社區食堂,已累計服務居民34.8萬人次。
民生點滴事,處處顯真情。
完成111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實施文化體育惠民工程,足球場總數達到246塊;累計造林47.8萬余畝,綠化面積73.8萬畝,讓“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逐步成為現實……
這座拔節生長的新城,正以其深厚的人民情懷,描繪著宜業宜居的錦繡畫卷。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