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發展的源頭活水,是擴大需求、拉動增長、穩定投資、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抓項目、培產業,是河北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向上突圍的關鍵點與突破口。
一個好項目,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批好項目,就能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近年來,河北堅持大項目帶動、大企業引領、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項目質效顯著提升,“壓艙石”作用凸顯。這不僅點燃了產業向上躍升的強勁引擎,厚植了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更提振了我們堅定不移抓項目、促發展的自信心和精氣神。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生產力、競爭力。對于各地而言,引進一批立市立縣的大項目、新項目,發揮項目牽引帶動作用,扎實推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才能不斷增強發展的底氣和后勁,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發展主動權。突出項目建設這個抓手,我們就能以項目聚集更多產業優勢、創新優勢、競爭優勢,蓄足高質量發展后勁。
要主動謀劃大膽拼搶。大項目、好項目是稀缺資源,等不來、要不來,必須長遠謀劃、大膽拼搶。面對京津優質的科技創新資源,廊坊香河縣下好“先手棋”,布局建設機器人小鎮項目,帶動一片高端高新產業——當前,香河機器人小鎮已簽約企業150余家,機器人產業集群邁出堅實步伐。敢于去想、善于去謀,勇往直前、一馬當先,才能迎來項目建設的萬馬奔騰。
要主動對接抓住機遇。觀大勢者明,謀大局者智。重大戰略往往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善于從重大戰略中謀項目,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科學方法。與京津共建6條產業鏈,啟動建設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332家,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34.8%……自覺把發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去考量,我們一定能謀劃落地更多支撐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
要主動作為用足政策。項目建設往往周期長、投資大,要善于吃透弄通相關政策,破解各種難題。去年,我省搶抓國家重大政策機遇,在國債項目上超前謀劃、積極對接,爭取增發國債項目資金居全國首位,烏拉哈達、婁里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啟動建設。這再次啟示我們,好的政策猶如一個杠桿,堅持邁開雙腿,用好國家政策,加強重大項目前瞻謀劃,就能撬動更多投資增量。
要主動服務加速推進。項目落地的快與慢、好與壞,發展環境是關鍵。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要強化“用戶思維”,完善服務保障機制。一方面,要堅持想在項目之前、干在項目之先,服務圍著項目轉、工作盯著項目干、要素跟著項目走,以“保姆式服務”護航項目落地生根和產業化。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以健全的服務機制推動項目加速跑。
塔吊高聳林立的火熱場景傳遞著發展的信心,好項目落地開花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動力。突出項目建設這個抓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我們就能持續培育新產業、塑造新優勢、壯大新動能,以高質量項目引領河北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