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周少紅)我縣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打造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中奮力爭先。
不負好春光,企業生產忙。在北京天順永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有序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企業自去年4月份從北京市通州區遷入大廠高新區以來,圓滿完成了全年任務。今年,企業堅持創新驅動,擴大規模、引進人才,力爭實現更好發展。
聚企成鏈,聚鏈成勢。在大廠高新區,各企業活力競相迸發。我縣緊密結合京津冀產業圖譜及產業鏈,加快融入北京“產業圈”,僅去年就引進承接北京疏解產業項目25個。以培育創新主體帶動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迅速成長、匯聚涌現,一批來自京津和其他省市的新項目選擇落戶大廠,一批老企業積極興建二三期項目,我縣的發展潛力、投資環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所認知和認可,近悅遠來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全心服務大局,乘勢向上而行。我縣不斷補鏈延鏈強鏈,全力構筑產業協同新高地。2019年以來,我縣連續六年承辦區域對接交流合作品牌活動——北京通州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會,聚焦高質量發展、共謀一體化藍圖,簽約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類項目共計79個,意向投資額約687.66億元,推動了更多項目在大廠布局、更多資源向大廠延伸、更多成果在大廠孵化轉化產業化。
項目招得來,企業發展好,營商環境是關鍵。我縣堅持打造公平公正的大市場環境,持續加大創新支持力度,落實各項惠企政策,2024年為104家企業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2.18億元;不斷加強對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健全完善“拿地即開工”“承諾即開工”、領導干部包聯和領辦代辦體制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擴大京津冀政務服務跨省聯動“朋友圈”,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務大廳跨域融合,推動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迭代升級,北京市級、通州區級34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北京其他11個區33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和天津市武清區320項政務服務事項均可辦理。
協同發展十一年,京津冀再啟新程。2025年,我縣將干出招商加速度,拼出項目新氣象,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大廠力量,讓協同發展在這片176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持續釋放出強大活力與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