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 魅力婺源(一)
護理部主任 張如蘋
《大廠縣醫(yī)院院報》 本期發(fā)行日期:2017年5月1日 點擊:934次

北方的三月,萬物復(fù)蘇,楊柳泛黃,春姑娘悄然而至。憧憬著江南的三月,又該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周末我們一行七人隨“你我同行戶外攝影俱樂部”踏上了婺源、三清山之旅。陽春三月,細雨蒙蒙,正應(yīng)了煙雨江南的美稱;青山秀水,云海飄渺,宛若仙境;群山萬壑,若即若離,亦幻亦夢。綠繞群峰,紅搖千柄,春光融融。
嚴田古樟,是我們春夢開始的地方。位于鴛鴦湖和彩虹橋之間,寬闊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聯(lián),綠山相接,村煙裊裊,雞犬相聞。車過甲路鄉(xiāng)政府,轉(zhuǎn)眼就在一棵濃蔭覆蓋的碩大樟樹下,展現(xiàn)出一派綺麗的田園風光,這就是嚴田古樟民俗園。據(jù)《宗譜》載:嚴田于北宋乾德甲子年(公元964年)建村。建村者李德鸞取“占得從田之簽,以嚴治家”之意取村名嚴田。嚴田是南宋紹興甲戌年(公元1154年)進士,官至大理寺丞,攝理右待郎李知己故里。顯然,800多年前,這里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歷史。
嚴田古樟民俗園占地40余畝,遠望田園村舍,山環(huán)水繞,老樹古藤、亭臺樓榭,天光云影;近看大樟樹、小溪流、古石橋、老油榨、豆腐坊、深古井、長壽泉、水車碓、圓釣池、方石桌、盆景園、雜貨鋪、魚塘人家小別墅、紙傘坊、品茗亭、民間民俗博物館……,高低不同,交相輝映。曲徑通幽處,移步即景,凸顯出濃厚的鄉(xiāng)村氣息。
在嚴田景區(qū)中心石拱橋頭,生長著10多棵藤蔓纏繞的古樹,枝葉舒展,欣欣向榮。一棵古樹就是一部自然史,也是文明古國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中一棵古樟樹有1500余年高齡,胸徑4.3米,比婺源北部虹關(guān)村的“江南第一樟”還粗90厘米,18個學生并排靠樹干站立,只能圍住其一半,林業(yè)科研部門的專家考察后曾說:就此樟樹的歷史和態(tài)勢而言,完全當?shù)蒙稀疤煜碌谝徽痢敝Q。古樟的根蘗特別強盛,同一樹干上生長出不同朝代的6個大枝椏,幅冠達3畝,越河過界,鋪天蓋地,與諸多古樸蒼勁、數(shù)代同榮的老樹相映成趣,烘托出徽州社會多代同堂、和睦相處的善緣形態(tài),與徽州宗族社會的人文景觀交互襯托,更顯嚴田古樸清幽。
此次旅行的第二站是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思溪延村實際上是思溪村和延村兩個村落,因為距離很近被統(tǒng)稱“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境內(nèi)。始建于南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
進入游客服務(wù)中心,見到一個巨大的算盤雕塑,寓意徽商盛極一時。景區(qū)入口是延村,我們先搭乘電瓶車抵達思溪村。兩村子間有大片的油菜花田,油菜花開,遍野金黃,美不勝收。細雨霏霏,走上廊橋通濟橋,環(huán)顧遠處,青翠的小山綿延,蜿蜒的小河纏繞,河邊粉墻黛瓦的徽州建筑,金黃色的油菜花點綴添彩,詩情畫意,心曠神怡。
徽商幾百年來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jīng)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鹽業(yè)等商業(yè)活動。經(jīng)商致富的人多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書院,建造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等。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筑為主,村落內(nèi)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綠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優(yōu)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墻,粉墻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xiàn)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墻著重采用了馬頭墻、山墻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馬頭墻屋檐角飛翹,在蔚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墻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律之美。思溪民居建筑的顯著特點是院里都有天井,商業(yè)文化在天井建筑中得到完美體現(xiàn)。
三五成群的游人打著各色花傘,緩步于潮濕的青石板小徑,構(gòu)成鄉(xiāng)村小巷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巷子入口處就有一家酒坊,游人可以免費品嘗,盛酒的家什也頗具地方特色,是一節(jié)長長的竹筒,我們不負酒家盛情買了一筒女兒紅。順路而行來到“承志堂”,此堂建于清中期,正廳為百福廳,邊廳為百壽花廳。百壽花廳原為“承志堂”的迎賓客館,建于嘉慶年間,門面精美的木雕圖案,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100個字形各異的“壽”字堪稱中華木雕精品。其中96個“壽”字刻在12扇落地長窗的窗格上,這種規(guī)模的百壽圖鏤雕在民間是非常罕見的。還有三個“壽”字瘦瘦長長的,刻在內(nèi)室的窗格上,意為“長壽”。聽導(dǎo)游講,百壽的最后一個“壽”字是整個房屋的建筑外觀布局,航拍可顯示一個大大的“壽”字,構(gòu)成名符其實的“百壽花廳”。百壽花廳旁是繼志堂、承德堂,兩個建筑連在一起,后面依次是銀庫、花頤軒、七葉衍祥幾個老宅,各有幾處頗為出彩的雕刻可看。其中敬序堂是《聊齋》的主要外景地,也最為氣派。
回行2公里,呼吸著雨后田野里清新的空氣,油菜花香沁人心脾,來到歷史上以商賈聞名的延村。延村與思溪村鄰近,山水懷抱其間,背倚“火把山”,思溪河流經(jīng)村前,整個延村猶如一竹排依偎在思溪河畔,現(xiàn)有房屋多為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興旺時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棟大宅,村人如遇雨雪天氣,由村頭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濕,足見群屋一體的規(guī)模?,F(xiàn)僅剩古民居56棟。民居建筑風格大同小異,最著名的就是“商”字形大門和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了,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質(zhì)構(gòu)架,四周風火山墻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nèi)分前廳、后堂、廚房,前后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百年明清古村落與詩畫田園的完美融合,這里是徽州儒商第一村、也是戴望舒“雨巷”丁香姑娘原型地。建筑之宏敞,雕刻之華麗,無不銘記著他們曾經(jīng)的輝煌和奮斗的艱辛。高聳的馬頭墻,細窄而深幽的石板巷,留下的已是百年滄桑與徽商的足跡。房屋群落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結(jié)合,山水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
(未完待續(xù))

北方的三月,萬物復(fù)蘇,楊柳泛黃,春姑娘悄然而至。憧憬著江南的三月,又該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周末我們一行七人隨“你我同行戶外攝影俱樂部”踏上了婺源、三清山之旅。陽春三月,細雨蒙蒙,正應(yīng)了煙雨江南的美稱;青山秀水,云海飄渺,宛若仙境;群山萬壑,若即若離,亦幻亦夢。綠繞群峰,紅搖千柄,春光融融。
嚴田古樟,是我們春夢開始的地方。位于鴛鴦湖和彩虹橋之間,寬闊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聯(lián),綠山相接,村煙裊裊,雞犬相聞。車過甲路鄉(xiāng)政府,轉(zhuǎn)眼就在一棵濃蔭覆蓋的碩大樟樹下,展現(xiàn)出一派綺麗的田園風光,這就是嚴田古樟民俗園。據(jù)《宗譜》載:嚴田于北宋乾德甲子年(公元964年)建村。建村者李德鸞取“占得從田之簽,以嚴治家”之意取村名嚴田。嚴田是南宋紹興甲戌年(公元1154年)進士,官至大理寺丞,攝理右待郎李知己故里。顯然,800多年前,這里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歷史。
嚴田古樟民俗園占地40余畝,遠望田園村舍,山環(huán)水繞,老樹古藤、亭臺樓榭,天光云影;近看大樟樹、小溪流、古石橋、老油榨、豆腐坊、深古井、長壽泉、水車碓、圓釣池、方石桌、盆景園、雜貨鋪、魚塘人家小別墅、紙傘坊、品茗亭、民間民俗博物館……,高低不同,交相輝映。曲徑通幽處,移步即景,凸顯出濃厚的鄉(xiāng)村氣息。
在嚴田景區(qū)中心石拱橋頭,生長著10多棵藤蔓纏繞的古樹,枝葉舒展,欣欣向榮。一棵古樹就是一部自然史,也是文明古國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中一棵古樟樹有1500余年高齡,胸徑4.3米,比婺源北部虹關(guān)村的“江南第一樟”還粗90厘米,18個學生并排靠樹干站立,只能圍住其一半,林業(yè)科研部門的專家考察后曾說:就此樟樹的歷史和態(tài)勢而言,完全當?shù)蒙稀疤煜碌谝徽痢敝Q。古樟的根蘗特別強盛,同一樹干上生長出不同朝代的6個大枝椏,幅冠達3畝,越河過界,鋪天蓋地,與諸多古樸蒼勁、數(shù)代同榮的老樹相映成趣,烘托出徽州社會多代同堂、和睦相處的善緣形態(tài),與徽州宗族社會的人文景觀交互襯托,更顯嚴田古樸清幽。
此次旅行的第二站是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思溪延村實際上是思溪村和延村兩個村落,因為距離很近被統(tǒng)稱“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境內(nèi)。始建于南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
進入游客服務(wù)中心,見到一個巨大的算盤雕塑,寓意徽商盛極一時。景區(qū)入口是延村,我們先搭乘電瓶車抵達思溪村。兩村子間有大片的油菜花田,油菜花開,遍野金黃,美不勝收。細雨霏霏,走上廊橋通濟橋,環(huán)顧遠處,青翠的小山綿延,蜿蜒的小河纏繞,河邊粉墻黛瓦的徽州建筑,金黃色的油菜花點綴添彩,詩情畫意,心曠神怡。
徽商幾百年來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jīng)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鹽業(yè)等商業(yè)活動。經(jīng)商致富的人多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書院,建造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等。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筑為主,村落內(nèi)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綠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優(yōu)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墻,粉墻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xiàn)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墻著重采用了馬頭墻、山墻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馬頭墻屋檐角飛翹,在蔚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墻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律之美。思溪民居建筑的顯著特點是院里都有天井,商業(yè)文化在天井建筑中得到完美體現(xiàn)。
三五成群的游人打著各色花傘,緩步于潮濕的青石板小徑,構(gòu)成鄉(xiāng)村小巷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巷子入口處就有一家酒坊,游人可以免費品嘗,盛酒的家什也頗具地方特色,是一節(jié)長長的竹筒,我們不負酒家盛情買了一筒女兒紅。順路而行來到“承志堂”,此堂建于清中期,正廳為百福廳,邊廳為百壽花廳。百壽花廳原為“承志堂”的迎賓客館,建于嘉慶年間,門面精美的木雕圖案,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100個字形各異的“壽”字堪稱中華木雕精品。其中96個“壽”字刻在12扇落地長窗的窗格上,這種規(guī)模的百壽圖鏤雕在民間是非常罕見的。還有三個“壽”字瘦瘦長長的,刻在內(nèi)室的窗格上,意為“長壽”。聽導(dǎo)游講,百壽的最后一個“壽”字是整個房屋的建筑外觀布局,航拍可顯示一個大大的“壽”字,構(gòu)成名符其實的“百壽花廳”。百壽花廳旁是繼志堂、承德堂,兩個建筑連在一起,后面依次是銀庫、花頤軒、七葉衍祥幾個老宅,各有幾處頗為出彩的雕刻可看。其中敬序堂是《聊齋》的主要外景地,也最為氣派。
回行2公里,呼吸著雨后田野里清新的空氣,油菜花香沁人心脾,來到歷史上以商賈聞名的延村。延村與思溪村鄰近,山水懷抱其間,背倚“火把山”,思溪河流經(jīng)村前,整個延村猶如一竹排依偎在思溪河畔,現(xiàn)有房屋多為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興旺時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棟大宅,村人如遇雨雪天氣,由村頭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濕,足見群屋一體的規(guī)模。現(xiàn)僅剩古民居56棟。民居建筑風格大同小異,最著名的就是“商”字形大門和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了,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質(zhì)構(gòu)架,四周風火山墻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nèi)分前廳、后堂、廚房,前后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百年明清古村落與詩畫田園的完美融合,這里是徽州儒商第一村、也是戴望舒“雨巷”丁香姑娘原型地。建筑之宏敞,雕刻之華麗,無不銘記著他們曾經(jīng)的輝煌和奮斗的艱辛。高聳的馬頭墻,細窄而深幽的石板巷,留下的已是百年滄桑與徽商的足跡。房屋群落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結(jié)合,山水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