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橘子的好處
重癥監護病房護師 馬然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6年10月1日 點擊:1183次
橘肉有生津、開胃的用處。橘皮可以入藥,是防止上火的最佳藥材。國外有關研究人員對六千多人進行調查后發現,吃橘子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的比率較低。
橘子含有豐富的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具有美容、消除疲勞的作用,橘子內側的薄皮吃下去可攝取膳食纖維,促進通便,降低膽固醇。澳洲科學及工業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某些癌癥(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橘皮入藥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癥。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睪丸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癥。橘絡,即橘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療痰滯咳嗽等癥。因為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藥。橘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療咳嗽、呃逆等癥。
橘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醫認為橘子性溫,多吃易上火,會出現口舌生瘡、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結等癥狀。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最好不要空腹吃橘子,以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不適。橘子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如果一次吃的過量或近期連續攝入過多,血液中胡蘿卜素濃度過高可能導致皮膚發黃。多喝水、暫時不吃橘子,限制攝食胡蘿卜素含量高的食物1個月左右,膚色就會恢復正常。
秋天是發病較多的季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急性或復發性哮喘、腸胃疾病等。
支氣管炎70%是舊病復發者。此類病少則一周,多則半月不愈,有舊病者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煙限酒。秋季早晚溫差較大,燥風秋雨頻襲,體弱、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對溫度變化敏感,適應能力較弱,容易感冒后誘發哮喘。秋季又是葉落草枯時節,空氣中過敏粉塵猛增,有哮喘病史的患者要盡量減少與致敏因素接觸,若已知過敏原因者,更應杜絕接觸。
秋季氣溫下降,人體受冷刺激后會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有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患者,病原微生物易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乘虛而入,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日常飲食應定量定時。不食用西瓜或冰箱里剛拿出的食物。不吃過熱、過硬、過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罹患或加重胃部疾病。
常言道:“春捂秋凍”。在秋季不要過早、過多添加衣服,讓機體慢慢適應逐漸轉涼的氣候,增加機體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