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去遛彎兒,看見一位老太太帶著小孫女練習騎自行車,感覺很有意思。小女孩也就五六歲的樣子,透著一臉的稚氣,但是學得很認真。雙眼死死盯著眼前大約3、4米遠的地方,雙手使勁抓住車把,雙腳蹬著腳踏板。現在的小自行車真不錯,兩邊還有輔助小轱轆,防止小朋友們摔著。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會兒根本沒有小孩的自行車,小孩子到了九歲左右想學騎自行車的話,就用當時很時髦的客貨兩用車——“鐵驢”。
“鐵驢”除了車梁是厚壁鋼管,其余大部分都是實心的鋼筋,可以想象的到有多重。車身大約比現在的28自行車長約半米,如此長的軸距增加了車子的穩定性。拇指粗的鋼筋車后架再加上加粗的后輪幅條也為它的大載荷提供了保障。所以此車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加重自行車,載重幾百斤沒問題。為了迎合此車載重大就需要有大的動力,我們的勞動人民真是有智慧,把前輪盤做的小一點,后飛輪稍微大一點,這樣的車馱幾百斤貨物一點也不費力氣。駐車系統更是一絕,找一根半米長的木方即可。停車時插在后輪前面的較寬的孔里就行,行車時放在較窄的空里,真是不服不行啊。還有工具箱,誰看了也得挑大拇哥,就像古時候的褡褳,往車梁上一搭,一邊一個想放多少東西就放多少東西。剎車系統是獨立的前輪剎車,在前輪和車斜梁中間掛一塊自行車外胎的膠皮。需要時用腳一踩就行了,無需液壓油和氣泵。名副其實的腳剎。
記得我剛開始學騎車的時候,先把工具箱卸掉。再在后架上綁一根長扁擔。長扁擔是防止車倒了好有個支架撐著別砸著孩子,這車砸著就不輕啊。因為歲數小根本夠不著車梁,就先學著由右腳從車梁下的三角孔伸過去踩右腳蹬,腿不夠長就蹬半圈,我們叫 “套腿兒”。經過若干次的反復練習和被車砸傷就學會了。
“鐵驢”除了車梁是厚壁鋼管,其余大部分都是實心的鋼筋,可以想象的到有多重。車身大約比現在的28自行車長約半米,如此長的軸距增加了車子的穩定性。拇指粗的鋼筋車后架再加上加粗的后輪幅條也為它的大載荷提供了保障。所以此車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加重自行車,載重幾百斤沒問題。為了迎合此車載重大就需要有大的動力,我們的勞動人民真是有智慧,把前輪盤做的小一點,后飛輪稍微大一點,這樣的車馱幾百斤貨物一點也不費力氣。駐車系統更是一絕,找一根半米長的木方即可。停車時插在后輪前面的較寬的孔里就行,行車時放在較窄的空里,真是不服不行啊。還有工具箱,誰看了也得挑大拇哥,就像古時候的褡褳,往車梁上一搭,一邊一個想放多少東西就放多少東西。剎車系統是獨立的前輪剎車,在前輪和車斜梁中間掛一塊自行車外胎的膠皮。需要時用腳一踩就行了,無需液壓油和氣泵。名副其實的腳剎。
記得我剛開始學騎車的時候,先把工具箱卸掉。再在后架上綁一根長扁擔。長扁擔是防止車倒了好有個支架撐著別砸著孩子,這車砸著就不輕啊。因為歲數小根本夠不著車梁,就先學著由右腳從車梁下的三角孔伸過去踩右腳蹬,腿不夠長就蹬半圈,我們叫 “套腿兒”。經過若干次的反復練習和被車砸傷就學會了。
現在這種車已經不常見了,“鐵驢”也成了我們兒時的一種記憶。
(住院處 韓來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