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為民使命 服務兒童健康
——記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縣人民醫(yī)院兒科主任尹佃枝
《大廠新農民》 本期發(fā)行日期:2023年3月6日 點擊:780次
最好的要沖在最前面
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2022年3月,廊坊市爆發(fā)疫情,剛剛做完膽囊摘除手術的尹佃枝,還沒來得及恢復身體,就毅然馳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尹佃枝說,大家總說她的醫(yī)術好,那支援就必須得是最好的先上。但當時的大廠一直是“零病例”,尹佃枝并沒有治療確診兒童的經驗,在上崗之前,她心里沒底、忐忑不安。但當她接診到第一個確診兒童時,當她知道,孩子的父母都已確診正在接受治療,幼小的病軀只有她可以依靠時,一切顧慮頓時煙消云散,她又成為了那個哄著逗著孩子,就能把病癥都了解清楚、對癥治療、解除病痛的尹大夫,那個可以讓孩子們安心依靠的尹媽媽。
支援發(fā)熱門診,尹佃枝一去就是24天。每天為完成8小時一班次工作,她堅持提前2小時不喝水;當接診到兒童川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兒童闌尾炎等急危重癥時,她依舊沉著冷靜,憑著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帶給患兒貼心的救治?;純褐斡鲈?、廊坊戰(zhàn)勝疫情、大白溫暖回歸,看著掌聲和贊揚中的媽媽,尹佃枝的女兒心疼地說:“媽媽本來就瘦,這下又瘦了十多斤”。她的女兒今年研究生在讀,專業(yè)是——兒科,女兒堅定地對尹佃枝說:“長大后,我要成為您”。
偶爾治愈 常常幫助 總是安慰
小兒無小事,牽動千萬家。比起其他診室,兒科接診面臨患兒年齡小、病癥多樣、癥狀難于自己表述、家長情緒急切等等難題,在尹佃枝看來,兒科醫(yī)生想要妙手病除,首先靠的就是一顆如父如母的仁心。每次看診,尹佃枝都會細致詢問病情、耐心安慰幼兒、準確作出診斷、貼心指導用藥,以溫柔的羽翼,護佑兒童健康。
“尹主任就是我們家長的主心骨”。在兒科病房,患兒家長王女士聊起尹佃枝多年來的細致看診感動不已。由于孩子患有特殊疾病,常年問診尹大夫,尹佃枝總是像媽媽一樣鼓勵患兒,讓孩子自己說感受,培養(yǎng)孩子建立信任、表達自己,不僅看病更養(yǎng)心,幫助孩子樹立起戰(zhàn)勝病魔健康生活的樂觀信念,在一次次溫馨看診的過程中,醫(yī)患之間也生發(fā)了深厚的情誼。王女士說:“尹大夫就是孩子的守護神,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及時地為孩子解除了病痛,讓我們覺得很溫暖,跟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一花引得百花開
言傳身教,甘為人梯。兒科醫(yī)生緊缺一直是全國醫(yī)療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在尹佃枝看來,兒科要發(fā)展、兒童要健康,就必須把建設兒科醫(yī)生隊伍放在首要位置。為此,尹佃枝不僅無私地將自己二十余年的行醫(yī)經驗傾囊相授給一批又一批新進醫(yī)生,還經常作為“知心姐姐”開解同伴。
王揚揚作為剛剛入職縣醫(yī)院的兒科實習醫(yī)生,面對薪資低、難度大、患兒多的高強度工作環(huán)境,心理壓力倍增。一個患兒身后是一大家人,排隊久了家長一個比一個心急,問診快說你不用心,好得慢說你技術不行,小姑娘哭著問尹佃枝,為什么明明自己就在工位上,病患卻寧愿排隊等尹大夫上班,自己是不是根本當不好兒科大夫。尹佃枝耐心地安慰她:“我也是從你這樣走過來的。當好兒科醫(yī)生,就像看好患兒的病一樣,不能急于求成,家長急你比他還急,他感受到你的焦慮,就更不能安心看病了。你要穩(wěn)住,一點一點摸清病癥,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斷,實在心里沒底,不是還有我么,咱們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走。”
縣人民醫(yī)院兒科年門診量達到7萬多,最高峰日門診量達到700多,在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中,尹佃枝帶領兒科醫(yī)護人員,團結一致,勇于擔當,以不斷提升的診療水平和溫馨服務,努力創(chuàng)建群眾滿意的品牌科室。“尹主任在平時工作中認真負責,平易近人,尤其見到小患兒的時候,不論有多少煩惱,都是笑對孩子,讓孩子解除了恐懼,以她精煉技術贏得了我們全科醫(yī)護人員、患兒及家屬的信任。”縣人民醫(yī)院兒科護士長、主任護師陳寶霞表示,為有這樣的主任驕傲和自豪,一定會在尹主任帶領下,克服一切困難,為兒童保駕護航。
當醫(yī)生和當代表都是為群眾服好務
“各位家長,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免疫恢復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外出還需加強防護,飲食要營養(yǎng)均衡,還要保障孩子有良好的睡眠。”2022年年底,尹佃枝接診了不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她不僅當面囑咐患兒家長做好后期護理,還利用微信朋友圈向廣大家長發(fā)出提醒。
巾幗代表,擔當盡責。在從醫(yī)之路上砥礪前行的同時,尹佃枝還時刻不忘自己的代表身份,通過詢問傾聽患兒、家長、同事們遇到的難題、需要的便利、期待的改善,把基層的心聲寫進議案和建議中,再把“兩會”上的好聲音帶回基層,當好群眾代言人,辦好百姓貼心事。
“作為一名兒科醫(yī)生,一名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會忘記自己當一名兒科醫(yī)生的初心使命,不斷提升醫(yī)術水平,在全力保衛(wèi)兒童健康的同時,把更多群眾對醫(yī)療健康的需要和心聲寫進議案和建議,履職盡責,不愧對醫(yī)生的天職,人們的信任。”尹佃枝說。
(記者 李月)
最好的要沖在最前面
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2022年3月,廊坊市爆發(fā)疫情,剛剛做完膽囊摘除手術的尹佃枝,還沒來得及恢復身體,就毅然馳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尹佃枝說,大家總說她的醫(yī)術好,那支援就必須得是最好的先上。但當時的大廠一直是“零病例”,尹佃枝并沒有治療確診兒童的經驗,在上崗之前,她心里沒底、忐忑不安。但當她接診到第一個確診兒童時,當她知道,孩子的父母都已確診正在接受治療,幼小的病軀只有她可以依靠時,一切顧慮頓時煙消云散,她又成為了那個哄著逗著孩子,就能把病癥都了解清楚、對癥治療、解除病痛的尹大夫,那個可以讓孩子們安心依靠的尹媽媽。
支援發(fā)熱門診,尹佃枝一去就是24天。每天為完成8小時一班次工作,她堅持提前2小時不喝水;當接診到兒童川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兒童闌尾炎等急危重癥時,她依舊沉著冷靜,憑著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帶給患兒貼心的救治。患兒治愈出院、廊坊戰(zhàn)勝疫情、大白溫暖回歸,看著掌聲和贊揚中的媽媽,尹佃枝的女兒心疼地說:“媽媽本來就瘦,這下又瘦了十多斤”。她的女兒今年研究生在讀,專業(yè)是——兒科,女兒堅定地對尹佃枝說:“長大后,我要成為您”。
偶爾治愈 常常幫助 總是安慰
小兒無小事,牽動千萬家。比起其他診室,兒科接診面臨患兒年齡小、病癥多樣、癥狀難于自己表述、家長情緒急切等等難題,在尹佃枝看來,兒科醫(yī)生想要妙手病除,首先靠的就是一顆如父如母的仁心。每次看診,尹佃枝都會細致詢問病情、耐心安慰幼兒、準確作出診斷、貼心指導用藥,以溫柔的羽翼,護佑兒童健康。
“尹主任就是我們家長的主心骨”。在兒科病房,患兒家長王女士聊起尹佃枝多年來的細致看診感動不已。由于孩子患有特殊疾病,常年問診尹大夫,尹佃枝總是像媽媽一樣鼓勵患兒,讓孩子自己說感受,培養(yǎng)孩子建立信任、表達自己,不僅看病更養(yǎng)心,幫助孩子樹立起戰(zhàn)勝病魔健康生活的樂觀信念,在一次次溫馨看診的過程中,醫(yī)患之間也生發(fā)了深厚的情誼。王女士說:“尹大夫就是孩子的守護神,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及時地為孩子解除了病痛,讓我們覺得很溫暖,跟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nbsp;
一花引得百花開
言傳身教,甘為人梯。兒科醫(yī)生緊缺一直是全國醫(yī)療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在尹佃枝看來,兒科要發(fā)展、兒童要健康,就必須把建設兒科醫(yī)生隊伍放在首要位置。為此,尹佃枝不僅無私地將自己二十余年的行醫(yī)經驗傾囊相授給一批又一批新進醫(yī)生,還經常作為“知心姐姐”開解同伴。
王揚揚作為剛剛入職縣醫(yī)院的兒科實習醫(yī)生,面對薪資低、難度大、患兒多的高強度工作環(huán)境,心理壓力倍增。一個患兒身后是一大家人,排隊久了家長一個比一個心急,問診快說你不用心,好得慢說你技術不行,小姑娘哭著問尹佃枝,為什么明明自己就在工位上,病患卻寧愿排隊等尹大夫上班,自己是不是根本當不好兒科大夫。尹佃枝耐心地安慰她:“我也是從你這樣走過來的。當好兒科醫(yī)生,就像看好患兒的病一樣,不能急于求成,家長急你比他還急,他感受到你的焦慮,就更不能安心看病了。你要穩(wěn)住,一點一點摸清病癥,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斷,實在心里沒底,不是還有我么,咱們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走?!?/p>
縣人民醫(yī)院兒科年門診量達到7萬多,最高峰日門診量達到700多,在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中,尹佃枝帶領兒科醫(yī)護人員,團結一致,勇于擔當,以不斷提升的診療水平和溫馨服務,努力創(chuàng)建群眾滿意的品牌科室?!耙魅卧谄綍r工作中認真負責,平易近人,尤其見到小患兒的時候,不論有多少煩惱,都是笑對孩子,讓孩子解除了恐懼,以她精煉技術贏得了我們全科醫(yī)護人員、患兒及家屬的信任?!笨h人民醫(yī)院兒科護士長、主任護師陳寶霞表示,為有這樣的主任驕傲和自豪,一定會在尹主任帶領下,克服一切困難,為兒童保駕護航。
當醫(yī)生和當代表都是為群眾服好務
“各位家長,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免疫恢復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外出還需加強防護,飲食要營養(yǎng)均衡,還要保障孩子有良好的睡眠。”2022年年底,尹佃枝接診了不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她不僅當面囑咐患兒家長做好后期護理,還利用微信朋友圈向廣大家長發(fā)出提醒。
巾幗代表,擔當盡責。在從醫(yī)之路上砥礪前行的同時,尹佃枝還時刻不忘自己的代表身份,通過詢問傾聽患兒、家長、同事們遇到的難題、需要的便利、期待的改善,把基層的心聲寫進議案和建議中,再把“兩會”上的好聲音帶回基層,當好群眾代言人,辦好百姓貼心事。
“作為一名兒科醫(yī)生,一名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會忘記自己當一名兒科醫(yī)生的初心使命,不斷提升醫(yī)術水平,在全力保衛(wèi)兒童健康的同時,把更多群眾對醫(yī)療健康的需要和心聲寫進議案和建議,履職盡責,不愧對醫(yī)生的天職,人們的信任?!币柚φf。
(記者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