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血脂 先改變生活方式
《大廠縣醫(yī)院院報》 本期發(fā)行日期:2017年3月1日 點擊:1084次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提早預防和控制血脂異常能夠讓人遠離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最近我國專家發(fā)布了新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其中有不少值得大家關注的信息。
相同的血脂異常,風險未必相同
簡單來說,《指南》告訴我們,同樣的血脂異常指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所以單獨看某一個血脂指標還不夠,醫(yī)生會根據(jù)更多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疾病史等綜合判斷每個人該怎樣應對血脂異常。在治療中,吃藥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比如低油、低鹽飲食,增加運動量等。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
優(yōu)先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在血脂檢查中,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它們有好有壞,常常讓人眼花繚亂。這次新指南簡化了我們看血脂的方法。新指南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采取何種藥物或措施,只要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wěn)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并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fā)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所以,太多指標看不懂時,優(yōu)先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努力讓它達標最好。
檢查血脂不都是“一年一次”
每年參加體檢是大部分人了解血脂異常的途徑。在新指南中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建議,有些人是需要更頻繁檢測血脂的。指南建議:
★20歲~40歲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jīng)期后女性每年檢查血脂。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檢查1次血脂。
★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 24個小時內(nèi)檢查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包括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早發(fā)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癥患者;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摘自《健康報》第10234期)
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提早預防和控制血脂異常能夠讓人遠離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最近我國專家發(fā)布了新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其中有不少值得大家關注的信息。
相同的血脂異常,風險未必相同
簡單來說,《指南》告訴我們,同樣的血脂異常指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所以單獨看某一個血脂指標還不夠,醫(yī)生會根據(jù)更多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疾病史等綜合判斷每個人該怎樣應對血脂異常。在治療中,吃藥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比如低油、低鹽飲食,增加運動量等。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
優(yōu)先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在血脂檢查中,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它們有好有壞,常常讓人眼花繚亂。這次新指南簡化了我們看血脂的方法。新指南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采取何種藥物或措施,只要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wěn)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并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fā)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所以,太多指標看不懂時,優(yōu)先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努力讓它達標最好。
檢查血脂不都是“一年一次”
每年參加體檢是大部分人了解血脂異常的途徑。在新指南中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建議,有些人是需要更頻繁檢測血脂的。指南建議:
★20歲~40歲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jīng)期后女性每年檢查血脂。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檢查1次血脂。
★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 24個小時內(nèi)檢查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包括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早發(fā)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癥患者;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摘自《健康報》第10234期)